我練外丹功之目的及練功過程所獲一段奇景和心得(續)-陳其興-民國69年10月
我練外丹功之目的及練功過程所獲一段奇景和心得(續),陳其興,外丹功雜誌(季刊)第三期,中華外丹功研究學會發行,中華民國六十九年十月,第30~32頁。(可點按此處參閱前文)
本文摘要
- 習外丹功開始後的第一八八天約六個月(六十七年十一月二日)練「定力功」時,覺腳心、膝蓋、會陰、尾閭等轉動逐次連貫,且由尾閭、夾脊、玉枕而上百會,由泥丸、中宮、黃庭而下丹田;由微而著,由弱而強,由螺旋式而直線式,反復循環,運轉不已。這就是任督兩脈轉動之開始。
- 習外丹功開始後之第二八一天,約九個半月(六十八年二月三日)晚練定力功時,初由雙腳顫抖,逐次波及雙手,張大師見狀,即把我雙手放下至身之兩側,並令我雙手不動,並施導引後,于是全身由下而上,逐次抖動不停,這就是我進入外丹功第二境─「月下行雲」之開始。當時頓覺胸前及肩部擴大鬆舒,全身向上輕浮,有如醉如癡之感。
- 習外丹功開始之第四八九天,即一年四個月(六十八年八月三十日)晚練完預備式,在等待先天炁運行,依序練十二式時,當感其動作較平常慣見者為柔和緩慢,迄練習第二境時,先天炁由右(左)腳升起至百會,而下降至左(右)腳,經會陰而還原,週而復始,循環運行,且上體有時亦向左右微擺,頭部稍感麻重。張大師指示曰:「天地轉」,經其數次導引後,當練第二境時,便覺由微而著,由後而前的轉起來了。平常時祇要按預備式的要領,稍一站立,或正襟危坐,便覺先天炁在體內運行,有時身體亦隨之轉動焉。(英譯見第A6頁)
本文
18. 十一月二日,練定力功時,因早經老師分別作腳心、膝蓋、會陰、尾閭等導引。至本日乃覺腳心、膝蓋、尾閭等轉動便逐次連貫。且由尾閭、夾脊、玉枕而上百會,由泥丸、中宮、黃庭而下丹田。反復轉動,由微而著,由弱而強,由螺旋式而直線式之循環運轉。這就是任督脈之轉動開始。
19. 六十八年二月三日晚練定力功時,初由雙腳顫抖,逐次波及雙手。老師見狀即將我雙手放下於身體兩側,並令手不要動,加以導引後,於是全身由下而上,逐次抖動不停。這就是我牛刀小試,月下行雲─外丹功第二境之練習,步先進道長們之後塵而發軔。當時頓覺胸前及肩部擴大鬆舒,全身向上輕浮,有如醉如癡之感。
20. 六月一日起奉老師面示協助會務。每星期一、三晚上即行半工半練。星期一晚上並任動作示範。無形中促使自己對各種動作更加力求合乎老師要求之姿式。八月三十日晚,當練完預備式後,即行站立,等待由先天炁運行,按順序自動練習十二式,當感其動作較平常所做為柔和緩慢,動作幅度亦略欠顯明。迄練習第二境時,先天炁由(左)腳升起至百會而下降至左(右)腳,經會陰而還原,週而復始,循環運行,且上體有時亦向左右微擺,頭部稍感麻重,當將此一景況稟告老師指示說:這是天地轉,並經老師數次導引後,當練習第二境時便覺由微而著,半後而前亦轉動了。平常時只要按預備式要領稍且站立,或正襟危坐,便覺先天炁在體內運行。有時身體亦隨之轉動。
四、結論(代心得)
本人練習外丹功,從民國六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起六十八年九月三十日寫本稿為止,歷時一年零五個月。每天練習一至二次,(早、晚練),每次三十分鐘至二小時不等,從未間斷,且不時經老師指導與同道研練。於不問收穫,但問耕耘中獲益匪淺。除感謝老師及諸先進道長外,特將練功心得條述於后,聊作本文之結論。
- 練習外丹功一個半月(以本人為例),確可使步履輕快。百日築基練習完了後,如能不斷自練,確保身體健康絕無問題。
- 先天炁在體內起動運行快慢強弱,全賴各人練習時間的長短和是否在老師指導下悟得各式動作要領,及個人體質不同而異。
- 練外丹功不可操之過急,不可想一蹴而成。一定要按步就班練習,因為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應由初習而進修,繼續不斷練習,效果才能日增。
- 練習過程中,應隨時將所生不同之景況稟告老師,俾便適時指導練習,方不致有偏差錯誤,功境自可日深。
- 練習外丹功,耳有宿疾者,先天炁治好一疾,功力即增一分,可以自覺,無疾者則無此感,但對功力之增進,可能比有疾者進步更快,而不自知而已。
- 外丹功之所以能治療保健,益壽延年,進而臻大乘之境,由於先天炁能在全身流轉不息,使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正常,使脈胳暢通、丹通、全身三百六十骨節及五臟六腑,甚至每一細胞,都受先天炁之流轉而活動,以達戶樞不蠹,流水不腐之功效,正所謂道法自然,無為而治。
- 練習外丹應有的修養:
- 練習外丹功除應遵守我們張大師所著書中各項動作要領,善加悟練外,最好能親自接受大師教導若干時間,以獲耳提面命,才能懂得練功神髓。茲就練功時個人必要修養列舉數項藉供參考。
- 心要虛靜─練功時要虛極靜篤,老師常說:要摒除雜念,要心平氣和。做到萬緣放下,物我雙忘。其法之一,可反復默數一二三……至十之數字。
- 體要鬆柔─老師常說:全身一點力不能使,稍一用力,便阻滯炁通,要鬆如絨毛,柔如嬰兒。
- 意要誠敬─要正心誠意,抱元守一,恭敬從事,尊師重道,不得馬虎隨便,所謂心誠則靈,不誠無物;
- 身眼平衡─練功時要全神貫注,眼平視、身平衡。不論單、雙腳站立或行走;如翼臂翹足,托天按地,捧珠入覲。單足垂翹,大、小鶴步,定力功等動作,均應身、眼保持中正平衡。
- 具備六心─要有信心、決心、耐心、恒心、虛心、專心。才能習練有成。
- 勤練善悟─要善自體悟,勤奮練習,日久功深,才可水到渠成。
- 忠肝義膽─外丹功之傳授,向來秘密,且傳道不傳俗,非大忠大孝有福氣之人不傳。今大師花三十年心血的結晶,為期發揚中華文化,使人人同登壽域,期達人強、家強、國強之目的,以大智大仁大勇的精神,打破以往武林舊習,公開傳授此一絕學,我們能有此福氣,適逢千載一時的機會,習練此健康長壽之秘術,除盡一己之力外,大家不能存一絲歪心邪念,應抱著忠肝義膽的赤忱。共同熱心推廣,使我們全國同胞,人人健康長壽,世界人類個個快樂安康。千萬不可為此而圖名取利。在大師悉心指導下,不論造次顛沛,永遠尊從大師,共同步入健康長壽之餘,而進大乘之境,福壽康寧,壽人壽國壽世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