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總目錄

總目錄  一、關於基金會 張志通文教基金會簡介 。 財團法人張志通紀念文教基金會捐助章程(組織章程) 。 張志通文教基金會董事會 。 台中市外內丹功讀書會 。 二、張志通大師簡介 張志通大師資料目錄 。  張志通大師生平事略 。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遺囑 。 張志通大師-教育部旌表狀-85.10.05 。 三、張志通大師文物編輯保存共享計畫   張志通大師文物編輯保存共享計畫 。 四、功架 功架教材 。  歷年節氣煉功時刻表 。 五、心得分享 心得分享總表 。  五-01、張志通大師著述 張志通大師獨立文章列表 。(張大師獨立文章與影音列表的內容,可能是來自於張大師出版的書籍、彙編、演講、弟子堂記、訓練教材講義、刊物等,此列表讓讀者容易尋找參閱。) 張志通大師書籍列表 。 張志通大師著述彙編列表 。 張志通大師影音列表 。 五-02、外丹功同道分得分享 丹功同道個人文章心得分享列表 。 丹功同道個與人團體書刊列表。 丹功同道個人影音分享列表。 丹功團體活動分享列表。 五-03、各文章編註說明 各文章編註說明列表 。  

外丹功按摩(含圖解)

圖片
外丹功按摩(含圖解),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講述。 一、前言 本文的資料來源,經資深同道研判,似為同道們自行整輯如下的相關資料而來。 1、《視力保健參考教材-按摩圖解說明手冊》(出版日期:民國 71 年 7 月出版) 圖一-01:封面。   圖一-02:版權頁。  2、台中體育場外丹功教材。 3、《外丹功圖解(教育部版)》。 4、指導員講習課程晚間室內教學,大師親授各期班次之堂記。 5、早期三區大師班大師親授之堂記。 目前整個練功的過程,大都採用:1.活根門(鬆筋活骨軟身操)。2. 漢導引強身功。3. 附功(按摩功)的順序。 而在實務的歷史操作演化過程中,有一些場地會將本文中的某些動作移至1.活根門(鬆筋活骨軟身操),同時受限於練功的時間,也可能只會取用本文中的某些動作(而非全部)來做為附功的內容,甚至會將所選取的動作進行不同的順序安排。 此處旨在提供大師所教授外丹功按摩的內容。 對於本文原始的整輯同道,在此致上萬分的謝意。 二、正文(按摩順序及穴道運氣說明) 01、踏步踏 兩腳左右踏步,膝蓋與肚臍平,兩手前後擺盪,不過肩,  左右計 18 次。 02、打腳板 右腳微屈,左腳 45 度垂地足心著地,心意貫注足心踏腳 18 次。換右腳 18 次,具有散熱之效。可將頭部熱氣散往末梢(足心)。 03、 洗手 兩手合掌於下顎下,手指朝天,手心搓熱。  洗手背:左右各 9 次(陽面上,陰面下)。 手指朝下於肚臍前,手心再搓熱。  洗手㇐:左手背上來,不過肘,左手心下去,左右各做 9 次。 洗手二:左手背胳膊肘上來,過肘,走手心下去,左右連續各做 3 次。 將汗擦入毛細孔內,可以滋潤肌膚,消除疲勞,並散體熱,活血,感受體會全身舒服。  (編註:有些場地將「洗手背」稱為「揉手」;將「洗手」稱為「手三陽手三陰」。) 04、 洗臉 手心搓熱,然後哈丹氣於手心,用手心擦臉上下3次,額頭3次,太陽穴3次,搓耳朵6次,最後再擦臉上下6次。可使臉部光滑,防止老化,治斑痘,永遠青春美麗。   (編註:有些場地為能明確的指出細部動作,故會順序喊出如下的口令:洗臉、額頭、洗耳朵) 05、梳頭髮 手心搓熱後全掌包住頭皮,四根手指頭深入髮內頭皮,大拇指放在耳朵後,由前髮際到後髮際,輕輕梳摩 18 次。活絡頭皮可防止頭髮掉髮...

經絡養生保健讀書會(七)-潘隆森-2025.09.13

圖片
經絡養生保健讀書會(七), 潘隆森,2025.09.13。 時間:2025.09.13(六),上午10:00~12:00 地點:財團法人張志通紀念文教基金會會館 主講:台灣十四經絡學會創會理事長,潘隆森醫師 課序:第七次上課 整輯:曾益昇 主要內容: 穴道的作用,保健養生、健康、長壽與亮麗的簡易方法指壓與拍打,十總穴,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林昭庚教授的十二總穴,外丹功自療歌 。 一、按摩穴道的作用 (一) 主要作用 促進氣血循環,疏通經絡:按摩穴道能打通體內的氣血阻滯,使身體機能更順暢。  舒緩疼痛:對於頭痛、肩頸痠痛、腰腿疼痛等,穴道按摩能有效緩解疼痛。  改善消化功能:可調理腸胃,改善脹氣、便秘、腹瀉等問題。  安神助眠:能鎮靜情緒,緩解焦慮、心悸,並有助於改善失眠。  緩解壓力:按摩穴道能幫助放鬆心情,減輕身心壓力。  提升免疫力:透過調整身體機能,能夠強化身體健康,提升自體免疫力。  預防保健:除了治療已出現的症狀,穴道按摩還能預防疾病的發生,增強身體抵抗力。 (二) 實用案例 改善頭痛與過敏:按摩合谷穴可以清熱解表、明目聰耳。  舒緩腸胃不適:按摩足三里穴可調理脾胃、改善脹氣便秘。  減輕焦慮與失眠:按摩神門穴或內關穴有助於鎮靜安神、改善失眠。  緩解肩頸僵硬: 按壓列缺穴有助於緩解肩頸僵硬、落枕等問題。  (三) 按摩注意事項 了解自身體質:按摩前需了解自身狀況,若有發燒、劇痛、皮膚外傷或濕疹等,應先尋求醫師診治。  避免特殊情況: 懷孕、腹部開刀或嚴重腹部疾病者,不可按摩腹部。  力道與時間:按摩力道應適中,避免過於用力造成破皮。飯後不宜立即按摩。  尋求專業指導:為了確保安全和效果,穴位的選擇、按摩的力道與頻率,建議經過醫療人員指導。  二、保健養生、健康、長壽與亮麗 二-01、 簡易方法 用指壓(經絡與穴道)。 用拍打棒(拍打經絡與穴道)。 泡腳。 練外丹功。 二-02、長壽亮麗 欲長壽與亮麗,透過十四經絡指壓與拍打與運用如下的經絡: 胃經:有病會顏黑(胃經循行會經過臉部正面的眼睛、鼻子、嘴唇與側面的臉頰)。 腎經:有病會面黑如漆柴色(以膀胱經互為表裡,腎經循行會經過肝、心、肺、腎,中心經會經過眼下,肝經支脈會經過臉...

彈腿紀要-李雲漳

圖片
彈腿紀要,作者:高雄鳳山國小校長李雲漳。(一傳人整輯之「外丹功前期師兄姐之研究心得分享(三)」) (感恩並珍惜李校長!概述國術彈腿當年篳路藍縷之開創歷程,並將心得「無私分享」,同沐 大師恩澤!  一傳人啟。) 前言  民國七十四年八年至七十九年八月期間,個人在省立台中體育場擔任彈腿助教(後因結婚生子,家事忙碌,未再前往),隨一代宗師張志通大師研習彈腿,擔任助教期間,大師對我期盼甚殷,可惜個人資質魯鈍,個性疏懶,未能將彈腿功夫發揚光大,有負大師教導栽培之恩。 張志通大師善通臂拳、彈腿、內外丹功,與我在花蓮師專求學時,國文老師王德勝教授為同門師兄弟,其武術造詣與輩份,不僅在台灣高人一等,在大陸亦堪稱是國寶級人物。外丹功國內外研習者眾,曾是國內及華人世界最大的社團,出色的弟子亦不在少數。可惜通臂拳與彈腿沒有完整流傳下來,在所有研習彈腿師兄弟中,個人可說帶藝學藝,師專求學時擔任國術社社長,鑽研螳螂拳,曾有兩位省立台中體專學生要報考體育學院研究所,請求張志通大師教導拳腳與兵器(時大師在體專兼課),大師因忙碌抽不出身,責令我教導,我戒慎恐慎完成任務。 對於彈腿我不敢說比其他研習者有深入的體悟,但我願將個人所做的筆記和心得原原本本的呈現出來,與喜愛武術的人分享,以紀念與張志通大師的一份緣,也希望彈腿功夫能夠永久流傳下去。 壹、提要 (一) 外丹功卻病延年(煉肉體),內丹功進道通神(煉靈魂)。 (二) 彈腿回人曰篩海腿。篩海者仙人也,篩海腿即仙人腿。 (三) 國術對招要先走行門,過步眼。 (四) 拳隨手,手隨步。 (五) 彈腿的氣,氣力:元氣(動力)。勁(力出來後稱勁,在身體稱力。) (六) 天是一大天,人是一小天。  (七) 春秋曰武技,秦楚時曰擊技,漢唐曰武藝,宋元曰把藝,明清曰拳術,清末曰武術,民國十七年曰國術。(古籍曰技擊)。 (八) 功夫 → 耐力 → 火侯。武術 → 體育 → 道家。 (九)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十) 武者,止戈也。 (十一) 功夫:時間加上力量,唯有不斷的訓練,不斷的累積,水到自然渠成,勁到自然功成。 (十二)  得天之靈,接地之華,而為我用。 (十三) 古時稱武術名家曰武藝家,或大把式。 (十四) 功夫不在多在精,有獨招才是高手。 (十五) 功夫不只看功架,更重神氣。 (十四) 兒童誘練,年輕張練,老年鬆練。...

經絡養生保健讀書會(六)-潘隆森-2025.08.02

圖片
經絡養生保健讀書會(六), 潘隆森,2025.08.02。 時間:2025.08.02(六),上午10:00~12:00 地點:財團法人張志通紀念文教基金會會館 主講:台灣十四經絡學會創會理事長,潘隆森醫師 課序:第六次上課 整輯:曾益昇 主要內容:十二經絡相通處,下肢六條經絡的重要性,小腿靜脈曲張原因和穴道按摩改善,肌肉萎縮的原因、按摩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膀胱經的保健養生,八髎穴的保健養生,藥王孫思邈的保健養生功法。 一、十二經絡的相通處 (一)簡述 人體十二經絡在「四肢末端」、「頭面部」和「胸腹部」相交接和流注。 具體來說,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在手指末端交接,足三陽經和足三陰經在腳趾末端交接,同名的陽經在頭部交接,而相銜接的陰經在胸中交接。  (二)十二經絡的交接規律 陽經與陽經:在頭部相通,頭為所有陽經會集的地方。 陰經與陰經:在胸部相通,手三陰/循行由胸走手,足三陰/循行由足走胸。 陽經與陰經:在四肢末梢相通、相交。例如陽胃經/頭走足(末梢:厲兌),陰脾經:足走胸(末梢:隱白)。 陰經與陽徑:在四肢末梢相通、相交。例如陰肺經/由胸走手(末梢:少商),陽大腸經/由手走頭(末梢:商陽)。 圖01-手三陽足三陽經。 圖02-足三陰足三陽經。 十二經絡在人體內的流注和交接規律,請參考附件:1. 流注順序、同名經、表裡經示意圖。2. 十二經絡的循行次序。 圖03-十二經絡循行次序 圖04-十二經流注順序、同名經、表裏經示意圖。   二、下肢六條經絡的重要性 (一)簡述 所有的疾病及不舒服症狀,都要重視足三陽、足三陰六條經絡。 足部的穴位不多,卻多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如下所述。(穴位請參考照片) 圖05-下肢六條經絡穴道-三陰交-太衝。   圖06-下肢六條經絡穴道-湧泉-足三里。 圖07-下肢六條經絡穴道-足臨泣-崑崙。 (二)三陰交穴(脾經) 三陰交穴有民間美名「八珍湯」補氣又補血。 調理婦科問題。 增強脾胃功能。 促進氣血運行。 調節情緒和改善睡眠。 改善水腫和皮膚問題。 可調理男性泌尿生殖系統。 (三)太衝穴(肝經) 疏肝解郁。   清熱明目。 調經止痛。 改善睡眠。 平肝熄風。 降血壓。 治療其他疾病: 太衝穴還可以用於治療中風、癲癇、耳鳴、乳腺炎、疝氣、足部疼痛等。 (四)湧泉穴(腎經) 是腎經的首穴,回陽九針穴之一,也...

親子彈腿研習班-90.02-90.07

圖片
親子彈腿研習班,民國90年(西元2001年)2月至7月。 一、前言 張志通大師自民國65年公開傳授外丹功以來,也在民國67年開始,就陸續在學校教授國小學生「教門彈腿」的武術,以從小培養青少年強健的體魄、雍容的大度,與高尚的志節。 依據資料記載,到了民國七十八年已經有一千多所的國小在教授彈腿。同道弟子為傳承大師之志,於是就辦理「親子彈腿研習班」。本文中的照片就是在大師歸真後,於民國90年2月至7月所舉辦的親子彈腿研習班。照片中的同道,包括許多重要的外丹功與彈腿的推手,包括,李銘輝、王仁齊、王秀蘭、陳金城、魏華炎等同道。 特別感謝一傳人前輩師兄傳來本照片資料,以作為重要的歷史資料加以記錄存檔,並分享給各位同道參考。 照片集中,有一些照片的原始內容就有特別加註說明,為方便未來照片之運用,故同時將原始照片與剪輯加註說明之照片,同時登載之。  看到照片中,其中一張照片是兩個小朋友,兩手同時抓住後面的兩腿,身體往上挺,才驚覺到學童的身體到底有多柔軟哪!真羨慕哪! 二、照片集錦 圖01-左-王仁齊-右李銘輝。     圖02-左-王仁齊-右李銘輝-含說明。 圖03-王秀蘭助教。 圖04-王秀蘭助教-含說明。 圖05-陳金城助教。 圖06-陳金城助教-含說明。 圖07-助教廉貴晶、廉凱富-含說明。 圖08-習練-01。 圖09-習練-02。 圖10-習練-03。 圖11-習練-04。 圖12-習練-05。 圖13-習練-06。 圖14-習練-07。 圖15-結業合照-01。 圖16-結業合照-02-含說明。 圖17-教練及義工-01-左四-魏華炎-左五-王仁齊。 圖18-教練及義工-02-左四-魏華炎-左五-王仁齊-含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