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功穴位應用(三)-大陵穴、陽池穴,張志通 大師親授,一傳人輯述,2025.05.02。 壹、前言 大師於《 外丹功求法 》中明言:「外丹功宗奇經八脈十二經」。 前兩篇述及「 後谿穴 及梅花穴 」,本篇再述「 大陵、陽池 」兩穴,供有心精進同好參考。三篇應用雖分而合,煉到方知其妙。 貳、穴位說明 引用資料,摘自網路,感謝前人種樹之德。 一、大陵穴取穴及中醫應用 (一)位置 《醫砭》:腕掌橫紋中點,當掌長肌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凹陷處。大陵穴屬手厥陰心包經。 《靈樞‧本輸》:「掌後兩骨之間方下者也」。 《針灸甲乙經》:「在掌後兩筋間陷者中」。 《千金要方》:「掌後第一橫紋後兩筋間」。 中醫針灸(現代):腕掌橫紋中點,當掌長肌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凹陷處。 手腕內側的手腕線中央。針灸直刺0.3~0.5寸,不宜過深,避免損傷正中神經幹。 大陵穴。圖片來源:網路。 手厥陰心包經。圖片來源:網路。 (二)功效:清心、寧神。 中醫用於治療心肌炎、胃炎、失眠、口臭等。 古醫典對治:心痛、心悸、心煩、胸中熱、胃痛、嘔吐、吐血、癲狂、癎症、喉痺、耳鳴、瘧疾、舌本痛、善笑不休、目赤黃、喘逆、身熱如火、頭痛如破、短氣胸痛、手攣不伸、瘡腫搔癢、指麻。 現代:心肌炎、胃炎、失眠、肋間神經痛、腕管綜合症。 (三)大陵穴配穴對治 短氣:尺澤。 喉痺嗌乾:偏歷。 口氣:人中。 心痛:上脘。 二、陽池穴取穴及中醫應用 (一)位置 《醫砭》:「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尺側緣凹陷處。」腕背屬陽,淺凹為「池」,穴在腕背陷中,故名。《針灸大成》名 陽池(一名別陽)。陽池穴屬手少陽三焦經。 《靈樞‧本輸》:「腕上陷者之中也」。 《循經考穴編》:「指本節直下至腕背中心兩筋間」,即腕背指伸肌腱與小指伸肌腱之間凹陷處。亦即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尺側緣凹陷處。 陽池穴。圖片來源:網路。 手少陽三焦經。圖片來源:網路。 (二)功效:調三焦原氣 古醫典:頭痛、瘧疾、目赤、耳聾、耳鳴、喉痺、消渴、口乾、煩悶、頸痛、肩痛不能自舉、腕痛無力、手臂拘攣、兩手筋緊不開。 現代:感冒、扁桃體炎、蕁麻疹、腕背腱鞘囊腫。 (三)陽池配穴對治 暴死:心俞。 手臂拘攣、兩手筋緊不開:曲池、尺澤、合谷。 蕁麻疹: 行間(均隔薑灸)。 腕痛:陽谷、外關。 參、外丹功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