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鹿耳門外內丹功道館動土感言-1985.11.12
中華鹿耳門外內丹功道館動土感言,張志通撰,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1985.11.12。
(特別感謝高雄市外丹功呂正心前輩師兄,辛苦將本原書全部拍照,並提供給本會進行電子化作業,將本文內容提供給同道參考。)
前言
世界首座「中華外內丹功道館」,將在鹿耳門興建。它將負起推動中華文化遺產中最值得發揚光大的國粹 ~ 外內丹功之傳承。它的建築設計,更是採用中國古色古香的傳統造型,美侖美奐。故而「中華外內丹功道館」的興建,不論是內涵,亦或是外觀,均象徵著中華五千年文化光輝的綿延不絕。同時,可以預見的,這所世界獨一無二的中華外內丹功道館,將光耀亞洲及世界。
中華外內丹功道館建立,其宏法利生的方式與功能,超越一般廟宇之外,純屬民間休閒,養神靜氣,修身養性的處所。歡迎國內外對「修身養性」有興趣的同好,參加本道館活動。
古云:「人身之中有真元真氣,勿去庸擾,長保人的本性,則小者健康長壽,大者徹悟天地之道(天隱子)也。」
所以,人至中年,應走向修行達性之道。況且,健康的身體,開闊的心胸,對您的事業、前程,將有更輝煌的助益。至於年老之人,無疾病之苦,方是晚年最大的快樂。
因此,「中華外內丹功道館」的興建,其最終目的,就是壽國壽人,使人人健康快樂!一則可為國內外丹功同道,提供一個四季如春,氣候良好,視野廣闊,心胸舒泰的進修場所。二則,可為濱海臨市的台南市西郊名勝之地,鹿耳門,更添一文化聖地,在交通便利的情況下,遠近同道無需壽登山涉水之苦,即可享受休憩養性之樂。
古人言:「身臨福壽之城,前世修來之福。」欣見道館動土大典,期盼竣工之日,海內外同道,蒞臨丹功道館,同入福壽之城,敬請期待吧!
為使各界佳賓及海內外丹功同道,了解「中華外內丹功道館」動土興建的背景與展望,茲特分別條例陳述於后,尚祈各方大德,共襄盛舉,同為道館興建獻力!
壹、緣起
中華外內丹功道館佔地共計肆仟陸百坪,位於台南鹿耳門。追溯其來源,在明末一六六一年(即民國前二五一年),鄭成功功克台灣,其登路地點有二:一說在土城,一說在鹿耳門,迄今史學家仍未考證定案。不過,台南鹿耳門名勝之地,早已名聞中外,外內丹功道館興建於地傑人靈之地,且恰好位於土城和鹿耳門之間,一則益使名勝增輝,二則可使兩地同蒙道館興建之利。
中華外內丹功道館建地,係由外丹功熱心同道省議員黃國展夫婦所捐贈。約在三百二十四年前,鹿耳門溪淤塞,逐漸變為魚塭及農田地,後又轉變為民間私有土地,經過數十代地主,最後轉到范家手中。
黃國展省議員夫人范秀清女士在十年前與黃議員共締良緣時,范家即以鹿耳門道館這塊建地作為嫁粧。就在民國七十二年夏,黃國展省議員再將附近數百坪土地合併在內,共計四仟六百坪,捐贈給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
學會旋以台南市地方名義,依法成立中華外內丹功道館董事會(即財團法人組織),然後依董事會名義,對內樂捐。總計道館興建工程費用全部約需壹億元,而迄目前(七十四年十一月止)樂捐數僅二千七百多萬元,尚差七千萬元,現今只有邊興建邊樂捐,盼同道及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人土,共同襄贊,大家眾志成城,來完成此一復興中華文化最有意義的歷史任。未來丹功道館財團法人,亦將代代相傳,永垂千古!
貳、
中華外內丹功道館,不僅將益增台南市光榮與文化建設,而且也將為繁榮地方、工商興盛注入新血輪,這是指日間的事。
今年四月間,外內丹功傳人張大師志通,曾率團赴馬來西亞訪問,並獲得華裔與馬來人空前熱烈歡迎,也為馬來西亞成立外內丹功研究學會奠定良好基礎。馬來西亞共有五百萬華裔,另有不少馬來同胞,大部份都盼望台南市道館落成之後,分批來台觀光鹿耳門道館,新加坡數千外丹功同道與日本同道數千人,也已預定將分批來台觀光鹿耳門道館,至於泰國、菲律賓、美國、加拿大及其他國家外丹功同道及外籍社會人士等,也都以同樣的熱誠,渴望台南市鹿耳門道館落成之日,來台觀光此一丹功聖地。
所以,台南市工商更繁榮,指日間之事也。相信不止台南市一地受惠,即連台南週圍城市亦將連帶獲益,何其盛哉!凡此種種,將歸功於黃國展省議員夫婦,如果他(她)們不捐獻鹿耳門土地,焉有此境界!至於樂捐同道與道館興建熱心服務人士,功績也大,書於青史留名下一代,綿延下去代代相傳,子孫都知其祖先是道館捐助者,一大樂也。
因感中華外內丹功馬來西亞訪問團,對外丹功推展有極深遠的影響與貢獻,特誌二十七名團員芳名如下:
張大師志通、黃國展省議員、台南縣外內丹功支會總幹事楊榮松、「總會」總幹事牟正之、副總幹事鄭明昌、秘書魏華炎、常務理事林清輝夫婦、助教蔡仁陽、郭曉晤、陳文子、范秀清、台南縣支會吳加添夫婦、林丁福夫婦、台南市支會教練杜仙花、蘇錠、彰化縣支會聯絡處主任李金明、澎湖縣支會常務理事橋木、嘉義市支會總幹事黃仁德、基隆市支會常務理事劉育增、宜蘭縣支會理事長游旺欉、雲林縣支會總幹事吳老定、隨團錄音林玉枝女士、隨團照料范淵波夫婦。
參、
台南市中華鹿耳門外內丹功道館,建築計劃係由台中名建築師黃世平設計,採用中國古典造型,美侖美煥。
道館外庭有停車場;前庭有萬壽堂,設三樓上,佔地約三百餘坪;二樓為外內丹功國內外運動資料館;一樓(平地)佔地約四百坪,作為外丹功運動場所。
道館中間,設有外內丹功室內研習場,中小學教師體育科彈腿研習場及視聽教室。並附有內丹功修鍊堂。場外設有可以容納一千人練功的外丹功運動場。設有千人大餐廳、會議室、辦公室。
道館後樓,備有容納百餘人住宿的客房,附有貴賓接待室。
道館右側旁為「小人國」遊覽區,將外丹功十二式,按照台灣省各縣市分支會為背景,用陶瓷燒成小人模樣,以外丹功十二式演練情形次第排列,供同道及遊客欣賞。如果有足夠的土地容量,並可將漢導引與國術彈腿的運動過程,也用陶瓷燒成小人模樣,供大家欣賞中華文化的精神。
道館四週綠化,採別緻的名花異草。由上述可以推思,外內丹功道館將充分表現出古風盎然,宏揚了中華文化,更如仙林之境,神仙洞府之貌。使步入道館的人士,感受到神清氣爽,精神愉快。
宗教的廟、寺、堂、庵,是供信仰者朝拜的地方,然而外內丹功道館,則是供有志一同者健身延年、修鍊靜心養神之所。故與廟、觀、寺、院的性質,迥然不同。
肆、
道館落成以後,因佔地廣達四仟六百坪,如同一座城市,單是水電消耗經費即很可觀,再加上遊客每天遺留下來約一至二噸的垃圾處理費用,小人模型損壞維修費用、環境清潔維護費用、建物的維護修理經費與安全措施費用等等,在在均需要錢才能推動,否則一座美侖美煥的聖地,不消數年即將被破壞。因此,經過董事會商酌,將酌收門票費用,俾利僱工維持道館內清新感人的美麗環境。
伍、
外內丹功道館設計,係由台中名建築師黃世平義務提供,不收取設計費用。因之道館董事會,衷心感激其仁風義舉的盛情!
陸、
外內丹功道館董事會,因鑑於建築經費籌集不易,每一分錢都要充分利用,省一元要辦一元的事,故而推選熱心義務的同道建築業,自己鳩工興建,而不公開招標。
興建道館義務工作,實一大善舉,行善是濟陰功,福壽子孫們!將來道館落成,中老年人,坐而潛修,立而靜修,心中默祈樂捐者、義務營造家,「福緣善慶、多福多壽」!而因丹功道館啟用而受惠者,自當每日晨昏都會因感念而為樂捐者、營造者祈禱祝福的。故而丹功道館完全由熱心的同道與社會人士捐獻,自地自建,誠乃行善濟世、福蔭後人的具體表現。況且,此一大善舉,將流芳百世,受萬代子孫所歌頌、感念,這才是人生最值得快樂的事啊!
除此中華外內丹功道館動土典禮大喜之日,盼吾海內外丹功同道及社會熱心公益人士,繼續共同攜手,同心協力的將道館順利興建完成,方不負義務捐獻、興工者的赤誠與海內外同道、社會熱心人士的厚望。
附記:
中華外內丹功道館董事會組織職掌如下:
一、董事會董事長:張志通(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理事長)。
二、董事
黃國展(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副理事長、省議員)。
高育仁(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名譽副理事長、省議會議長)。
林清輝(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前台灣省黨部副主任委員)。
牟正之(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總幹事、前司法行政部公退)。
趙斌成(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常務理事、高級情治人員公退)。
黃光平(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常務理事、中央政策會副秘書長、監察委員)。
范淵波(魚塭養殖)。
周靖(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常務理事、聯合報印刷部副經理)。
夏青(現職律師)。
張文華(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常務理事、私立高級中學校長)。
陳金讓(台北市黨部主委)。
三、公共關係組主任:黃敏恭,副主任:俞寶柱。
四、財務組:花致義、王吉雄、范秀清。
五、秘書組:魏華炎、王吉雄、顏義松。
六、施工組長:鄭明昌,副組長:楊榮松、陳武岸、劉泰造。組員遴選中。
七、監工人員數名遴選中。
八、宣傳組長:張典婉。
九、南北交通負責連絡人:遴選中。
*以上各職均為熱心義務工作,為道館盡職。
*以上各編制依興工委員會手冊為準。
十、道館落成之後,其編制(一)董事會下設道館管理委員會,其編制由董事會議決報請地方主管政府核定後實行之。
十一、外內丹功各分支會的理事長,總幹事為當然遴選興工委員會委員,均義務熱心者。
十二、道館落成時,興工委員會各組名義自然消逝,由董事會依道館行政需要另聘之,皆義務熱心忠純,為善最樂的胸襟服務。
![]() |
圖01-本書封面。 |
![]() |
圖02-道館藍圖-01。 |
![]() |
圖03-道館藍圖-02。 |
![]() |
圖04-道館藍圖-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