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式、十字奔脚尖-彈腿圖解
第二式、十字奔脚尖,國術彈腿補充教材,又稱「國術彈腿(操)動作圖解教材」,張志通編著,民國71年3月出版。
〈 回目錄 〉
肆、敎材說明
第二式、式名:『十字奔脚尖』
![]() |
圖動畫-第二式:十字奔腳尖。 |
口令:十五(口哨代替)
動作進行說明:
(1) 左足向左跨一大步,即蹲身四十五度或九十度,兩足尖與膝蓋垂直,兩足尖與兩足跟對正、身中正、頭正。左足平跨時,兩拳由兩肋側疾向南北以炸力打出,兩拳心向下、兩胳膊伸直與双肩平齊,成爲「一字騎馬式」(見圖2-1)。
![]() |
圖2-1:一字騎馬式。 |
口令:十六(口哨代整)
(2) 左拳收回腰際(拳眼向上)、左足向北磨轉、足尖對正北,即化弓腿,後右腿化撐腿,足尖向外磨出四十五度(弓箭步),同時身向左磨轉、胸對正北;同時身正向北磨轉刹那,疾提右拳拳眼向上,由右肋側向前出擊、目前視,成爲「左弓箭步右中拳」(見圖2-2)。
![]() |
圖2-2:左弓箭步右中拳。 |
口令:十七(口哨代替)
(3) 右中拳收回右胯上(腰際),同時左拳出擊、右腿彈踢、足面繃直與腹齊,左拳掌對準右足面,成爲十字腿、目前視、但左腿下蹲,成爲「十字奔脚尖右式」(見圖2-3)。
![]() |
圖2-3:十字奔脚尖右式。 |
口令:十八(口哨代替)
(4) 右腿即落身前一步,左拳收回左胯上、拳眼向上,同時右腿即化弓步、左腿化撑步(弓箭步),但右腿落地化弓歩刹那即疾向前出擊右拳、拳眼向上、目前視,成爲「右弓箭步右中拳式」(見圖2-4)。
![]() |
圖2-4:右弓箭步右中拳式。 |
口令:十九(口哨代替)
(5) 右中拳收回胯上,同時左中拳向前出撃、拳眼向上、目前視,原式不動,成爲「右弓步左中拳式」(見圖2-5)。
![]() |
圖2-5:右弓步左中拳式。 |
口令:二十(口哨代替)
(6) 左中拳收回左胯上、同時右拳出擊、左腿彈踢、足面繃直與腹齊,右拳掌對準左足面,右腿下蹲、目前視,成爲「十字奔脚尖左式」(見圖2-6)。
![]() |
圖2-6:十字奔脚尖左式。 |
口令:二一(口哨代替)
(7) 左腿落身前一步,右拳收回右胯上、拳眼向上,同時左腿化弓步,右腿化撐步(弓箭步),但左腿落地化弓步刹那即疾出擊左拳、拳眼向上,成爲「左弓箭步左中拳式」,目前視(見圖2-7)。
![]() |
圖2-7:左弓箭步左中拳式。 |
口令:二二(口哨代替)
(8) 左中拳收回胯上,同時右中拳向前出擊、拳眼向上、目前視,原式不動,成爲「左弓步右中拳式」(見圖2-8)。
![]() |
圖2-8:左弓步右中拳式。 |
口令:二三(口哨代替)
(9) 右中拳收回右胯上,同時左拳出撃、右腿彈踢、足面繃直與腹齊,左拳對準右足面、左腿下蹲、目前視,成爲「十字奔脚尖右式」(見圖2-9)。
![]() |
圖2-9:十字奔脚尖右式。 |
口令:二四(口哨代替)
(10) 右腿落身前一歩,左拳收回左胯上、拳眼向上,同時右腿化弓步、左腿化撐步(弓箭步),但右腿落地化弓歩刹那即疾出擊右拳、拳眼向上,成爲「右弓箭步右中拳式」(見圖2-10)。
![]() |
圖2-10:右弓箭步右中拳式。 |
口令:二五(口哨代替)
(11) 右中拳收冋右胯上,同時出擊左中拳、拳眼向上、目前視,原式不動,成爲「右弓箭步左中拳式」(見圖2-11)。
![]() |
圖2-11:右弓箭步左中拳式。 |
口令:二六(口哨代替)
(12) 左中拳收冋左胯上,同時出擊右中拳、左腿彈踢、足面繃直與腹齊、右中拳拳掌與左足面對準、右腿下蹲,成爲「十字奔脚尖左式」(見圖2-12)。
![]() |
圖2-12:十字奔脚尖左式。 |
口令:二七(口哨代替)
(12) 左小腿不收回,疾落彈踢位置,足尖向外四十五度,同時右足亦疾跟上一歩在左足跟後面,足尖亦向外四十五度,左右足尖開出九十度狀如立正;同時左拳由左肩外斜向鑽出;同時右拳化掌掌心向外,大食指分開(手虎口)逾頭掠左肩際,疾下,停在左腋下,大姆指向下、餘四指向上、手心向外、身挺立、胸復正東、目視拳,成為「通天砲左式」(見圖2-13)。
![]() |
圖2-13:通天砲左式。 |
註:
第二式進行是由南而北。
第三式進行是由北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