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式、看觀逢避閃-彈腿圖解
第六式、看觀逢避閃,肆、敎材說明,國術彈腿補充教材,又稱「國術彈腿(操)動作圖解教材」,張志通編著,民國71年3月出版。
〈 回目錄 〉
肆、敎材說明
笫六式、式名:『看觀逢避閃』
![]() |
圖動畫-第六式:看觀逢避閃。 |
口令:七一 (口哨代替)
動作進行說明:
(1) 向左跨一大步蹲身;同時兩拳由身兩側炸開打出,成爲「一字騎馬式」(見圖6-1)。
![]() |
圖6-1:一字騎馬式。 |
口令:七二(口哨代替)
(2) 身疾快向右腿下坐,緊靠小腹及右大腿肌腱上,但不可靠貼,臀部忌翻股,右小腿儘量下蹲、足尖對正足跟;同時左大腿撲地伸直、足尖向裏鈎;同時左手抓住左足面,右手吊在身後、五指掐緊向上爲勾摟手、胳膊伸直、抬頭前視,成爲「撲腿右式」(見圖6-2)。
![]() |
圖6-2:撲腿右式。 |
口令:七三(口哨代替)
(3) 左手化立拳、拳眼向上,突向身後崩挑,崩挑身後、胳膊伸直、拳心向上與頭齊;同時左腿起立化弓步、後右腿伸直化撐步、足趾向外磨出四十五度時,右腿向外跨出半步,同時行動,不分一、二之別;同時起身左拳崩挑際,後右拳拳眼向上,由右胯上穿出向前打出、目前視,成爲「崩挑中拳右式」(見圖6-3)。
![]() |
圖6-3:崩挑中拳右式。 |
口令:七四(口哨代替)
(4) 疾馳收回右中拳於右胯上、拳心向上,其他不動,成爲「坐身收拳右式」(見圖6-4)。
![]() |
圖6-4:坐身收拳右式。 |
口令:七五(口哨代替)
(5) 原式不動,疾提右膝於腹前、足尖向下、目前視,成爲「坐身提膝右式」(見圖6-5)。
![]() |
圖6-5:坐身提膝右式。 |
口令:七六(口哨代替)
(6) 原式不動,只是彈踢右小腿足面繃直不過膝、目前視,成爲「坐身彈踢右式」(見圖6-6)。
![]() |
圖6-6:坐身彈踢右式。 |
口令:七七(口哨代替)
(7) 向身前落右腿一大步,右拳化立掌(五指張翹立手掌外凸、胳膊伸直)、掌心向外,隨右足落地刹那時,向前推拍、掌與胸平,後左拳不動,此時前弓後撑(弓箭步)、目前視,成爲「弓步推掌右式」(見圖6-7)。
![]() |
圖6-7:弓步推掌右式。 |
口令:七八(口哨代替)
(8) 身疾快向左腿下坐、緊靠小腹及左大腿肌腱上,但不靠貼,臀部忌翻股,左小腿儘量下蹲,足尖對正足跟;同時右大腿撲地伸直、足尖向裏勾;同時右手抓住右足面,左手吊在身後、五指掐緊向上爲勾摟手、胳膊伸直、抬頭前視,成爲「撲腿左式」(見圖6-8)。
![]() |
圖6-8:撲腿左式。 |
口令:七九(口哨代替)
(9) 右手化立掌、拳眼向上,突向身後崩挑、崩挑身後、胳膊伸直、拳心向上與頭齊;同時右腿起立化弓步、後左腿伸直化撑步、足趾向外磨出四十五度時、左腿向外跨出半步;同時行動,不分一、二之別;同時起身右拳崩挑際,後左拳拳眼向上,由左胯上穿出向前打出、目前視,成爲「崩挑中拳左式」(見圖6- 9) 。
![]() |
圖6-9:崩挑中拳左式。 |
口令:八○(口哨代替)
(10) 疾馳收回左中拳於左胯上、拳心向上,其他不動,成爲「坐身收拳左式」(見圖6-10)。
![]() |
圖6-10:坐身收拳左式。 |
口令:八一(口哨代替)
(11) 原式不動,疾提左膝於腹前、足尖向下、目前視,成為「坐身提膝左式」(見圖6-11)。
![]() |
圖6-11:坐身提膝左式。 |
口令:八二(口哨代替)
(12) 原式不動,只是彈踢左小腿足面繃直不過膝、目前視,成爲「坐身彈踢左式」(見圖6-12)。
![]() |
圖6-12:坐身彈踢左式。 |
口令:八三(口哨代替)
(13) 左小腿即落地、足趾對東北,後右腿疾跟上併步,兩足尖分開九十度;同時右拳化掌、掌心向外、大食指分開(手虎口)逾頭掠左肩際,疾提左拳、拳心向懷、率昔從左虎口穿出往斜左上方打出,胳膊斜直;同時右手大指向腋下、除四指向上、手心向外,身挺立、目視左拳(胸東背西),成爲「通天砲左式」(見圖6-13)。
![]() |
圖6-13:通天砲左式。 |
註:以上第六式進行系由北向南,通天砲收式仍面對升旗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