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功之道初探-二、丹功源流-西屯區正覺堂班-廖本洋-2022.07.25
外丹功之道初探,二、丹功源流,西屯區,正覺堂班,廖本洋,2022.07.25。文章很長,請耐心閱讀,必有所得。
〈回本文目錄〉
二、丹功源流
二-01、丹鼎派源流
丹功是道家的一種修練方法,或稱為修練功夫。而張志通大師所傳出來的外丹功顯然與丹功是有關係的,若要談丹功,就要先認識丹功的傳承源流,瞭解丹功之祖師源流,如此在本文中所提到的祖師大德時,就能知其所指為何了。
圖:道家源流略述。資料來源:「解開道家成仙的密碼-張志通大師的外丹五境-黃敏恭-2009.10.17」。
上述「道家源流略述圖」是一個簡要描述丹功祖師爺之間的前後出現順序,但是不見得圖中所示的前一位祖師就是直接傳丹功給下一位祖師的,這是因為所能追溯到的文獻資料所顯示的就是如此,也就是說,此圖並無法完整顯示代代相傳的各個祖師的名稱。
丹功基本上是屬於道家的丹鼎派,亦即用爐鼎來煉丹的一門功夫,其目的簡要來說就是「煉金丹成仙」,所以又稱為「金丹大道」,而煉丹的過程中,就能夠讓身體逐漸恢復健康,進而真氣充滿全身,持續修煉最終則能脫離肉體凡胎,飛升成仙,所以此處所述的道家源流,基本上是屬於丹鼎派的祖師們。
從文獻中可以知道最早的丹功祖師為「高上元君」,是一位女性,在道家中修道成功證真者,女性稱為「元君」,男性稱為「真人」。高上元君之後的祖師為「赤松子」,赤松子之後的祖師為「廣成子」,廣成子再傳丹功給「黃帝」,黃帝(軒轅式)就是我們平常老百姓所共同知道的中華民族好幾千年前共同的祖先,當時黃帝在擔任中央領導者期間,辦公之餘修練丹功,但一直練不好,廣成子就指點黃帝說:「心腎之間,有真氣真水,氣水之間,有真陰真陽,配合大藥,可比於金石之間,而隱至寶」,於是黃帝就跑到崆峒山上修練,最終成仙,而現再我們常聽到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之書名,最早見於劉向《七略》和班固《漢書.藝文志》,這是一部假託黃帝之名的著作,撰者已難以稽考。
黃帝之後的祖師為秦代的「黃石公」,黃石公再傳給漢代的「張良」,我們常在典籍中讀到黃石公三試或多試張良,最終才傳法給張良(只是正史上只說當時黃石公傳給張良的是《太公兵法》);張良之後的祖師為東漢的「魏伯陽」,道家公認的基本核心典籍「周易參同契」就是魏伯陽所著。
魏伯陽之後的道家分成兩個派別:丹鼎派與符籙派。若依據資料合理推測,道家原本就是屬於丹鼎派,只是到了東漢時,張道陵另創了符籙派,也稱為天師道。
東漢丹功祖師魏伯陽之後,所出現的丹鼎派祖師為橫跨西晉與東晉的「葛洪」,葛洪其號為抱朴子,著有同名號的道家重要典籍「抱朴子」;抱朴子之後出現的丹功祖師為「鐘離權」,鐘離權原為東漢時的大將,但後因被上司忌妒,在攻打西羌時被陷害,迷失於深山荒野小村中,遇到道家的仙人「東華帝君」(上圖中並未列入),受其教導而修道證真。依據維基百科的資料,東華帝君授道「鍾離權」,鍾離權授道唐代的「呂純陽(呂洞賓)」,呂純陽授道五代十國時期的「劉海蟾」,劉海蟾授道金朝的「王重陽」(西元1113-1170),一脈相承,是為全真五祖,其中「東華帝君」為全真派第一祖,王重陽為全真派第五祖。
呂純陽留存世上的著作很多,後來清代的劉體恕依據前人的資料,彙編成《呂祖全書》共三十二卷,內容豐富。鐘離權與呂純陽祖師是提倡儒釋道三教合流(儒釋道三家一體互相融合)的代表性人物,特別是在《呂祖全書》第十六、十七、十八卷之《參同經》就有很詳細的描述,所以台北木柵指南宮就有同時供奉儒釋道三教的聖賢人物。
丹鼎派到了現代民國,出現的祖師為東北的「冀東三師」(張策、張銳、張喆),冀東三師傳丹功給天津的「張志通」大師,冀東三師是張志通大師的族氏宗親,張志通大師再傳給台灣的「黃國展」。
張志通大師依據張銳祖師的指示,攜帶丹功秘冊來台,張大師一開始在九份國小任教,因九份長年多雨,冬天冷洌,所以身體出現了很多的疾病,於是張大師拿出丹功秘冊開始自行鑽研練功,十八年苦修,丹功大成,到了民國65年公開傳授「外丹功」,直到民國85年3月14日歸真,總共20年。張志通大師所傳的外丹功是屬於道家的丹鼎派,而非是屬於宗教的道教。
二-02、符籙派源流
再來談符籙派,依據維基百科的資料,符籙是符和籙的合稱,也稱符咒、符令、符文、符書、符術、符篆、符圖、符紙、甲馬、靈符。據稱道家中有所謂的道士,聲稱用符籙可以召神徠鬼,趨吉避凶,降妖鎮魔,治病除災。
東漢丹功祖師魏伯陽之後,所出現的符籙派祖師為「張道陵」,又稱為「張天師」,所以又稱為「天師道」,在東漢順帝時期,由張道陵在四川鶴鳴山(今成都市大邑縣北)創立「五斗米教」,後來稱為天師道。北魏時,天師道又分為南天師道與北天師道。到了丹功呂純陽祖師之後,天師道基本上特別以「道教」而非以「道家」來表示之。特別要提出來的是,呂純陽祖師並非是天師道符籙派的祖師,而應該是丹鼎派的祖師。
張道陵所創的天師道,比較屬於宗教信仰的性質,所以稱為「道教」,既然是屬於宗教,所以就有包括許多的活動儀軌。而「道家」原本是屬於「哲學」的其中一種思想學派,並非是一種宗教,道家最早在先秦之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非常的有名,是九流十家中的一家,道家思想最早最著名的人物,包括,老子、莊子,其哲學思想世稱「老莊思想」,強調的是無為與天人合一。九流十家包括,道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其中小說家不入流, 知名度亦較低,故世稱九流而非十流。而在佛教(又稱釋家,因為佛教創始人為釋迦牟尼佛) 由天竺(現今之印度)東傳中國之後,儒家、釋家、道家變成是主要的宗派,所以特別將這三家稱為三教。世上所稱的「三教九流」中的九流所指的就是上述所提到的九流。
二-03、丹鼎派淺說
丹功基本上是屬於煉丹的功夫,古時稱為煉丹術。煉丹就需要丹爐,就是煉丹之爐,丹爐就像灶、像現代的瓦斯爐一樣,爐上要放上鼎,鼎就像鍋子一樣,練丹時要先放入各種藥材,並在爐下起火來燒煉這些藥材,最後在鼎內練出來的東西稱為丹,是一種藥,對人身體很有益處,可以讓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甚至飛升成仙。煉丹因為需要用到丹爐,所以才稱為丹鼎派。
煉丹術又分為外丹術與內丹術。
外丹術所使用的是外在可見的丹爐,亦即,使用的是外在的爐、外在的鼎,外在的藥材,而且常常使用珍貴的中藥藥材與鉛汞等有毒的礦物來當煉丹的藥材,外在的明火,以及所產生的也是外在可見的丹藥,所以整個過程稱為「煉外丹」。煉外丹時要在爐下加明火來燒煉藥材,最終在鼎內生成外丹之丹藥。但因為外丹中常包括有毒的鉛汞等成份,對人的身體是有害的,所以漸漸為人們所棄。《呂祖全書》第二十九卷《修真傳道集》第九章《論丹藥第九》,就明確指出(煉)外丹之理出於廣成子。
內丹術是將人的身體類比於丹爐,亦即所使用的是內在的丹爐,內在的鼎,內在的藥材,內在的火,最終煉出來的是內在的丹藥,所以整個過程稱為「煉內丹」。目前依據有限的資料來看,內丹爐的位置有一說是在氣海海底關元穴的附近,內鼎有一說是在丹田的位置;但也有說是在心腎中間有一炁穴稱為玄關,又稱橐籥,就是爐鼎的位置,至於何者為是,就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確認了,但大抵上似乎大約是位在下腹部。
內藥材似乎也有很多的說法,例如,黃敏恭前輩在「解開道家成仙的密碼-張志通大師的外丹五境-黃敏恭-2009.10.17」一文中所說的練丹的藥材可分為三大類,稱為「三花聚頂」,亦即是指「精、氣、神」,分別代表「感知(感官)」、「情緒(包括七情六欲等煩惱)」,以及「思維、想法」;鐘離權祖師在也在《呂祖全書》第二十九卷《修真傳道集》第九章《論丹藥第九》說:「內丹之藥材出於心腎,是人皆有也。內丹之藥材,本在天地,天地當日得見也。」
而內火也有不同的說法,例如,有說是「心火」、或黃敏恭前輩在「對闡釋<論築基煉己>之ㄧ」一文中所說的內火就是「三昧真火(就是指先天炁)」,這或許就是張志通大師常說的「引燃先天炁」的說法,亦即先天炁就是火,引燃先天炁就是去點火,把火點燃起來的意思 。最終所煉成的內丹丹藥也有不同的說法,不過大抵都說最終要練出的是「金丹」或稱為「大藥」。
此處所提的內爐、內鼎、內藥材、內火、內丹的內容並非是真實確定的,只是依據所查找到的的資料稍為提及而已,讓各位知道練內丹的機制所包括的單元有那些而已,例如有些資料就說不同的煉功階段,就會使用不同的爐鼎,可惜這些資料並沒說明其出處來源,所以在此處就不加以一一列出了,甚至也有將「爐」與「鼎」看成是相同的東西,亦即是「同義異名」,所以上述的爐、鼎、藥材、火、丹的實際正確內容,就有賴各位丹功前輩與同道們來進行深入的的研究予以補充說明之了。
內丹術因為是使用內部的爐、鼎、藥材、火與煉出內丹,所以不假於外,因為修煉起來是很方便的,所以漸漸的變成煉丹術的主流。
所以,丹鼎派分成外丹術與內丹術,而內丹術是將人身視為一個爐鼎,並透過內藥材與內火來煉內丹,最終的內丹稱為金丹或大藥,得以讓人身體健康,飛升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