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功之道初探-三、外丹操、外丹功、內丹功-西屯區正覺堂班-廖本洋-2022.07.25

外丹功之道初探,三、外丹操、外丹功、內丹功,西屯區,正覺堂班,廖本洋,2022.07.25。文章很長,請耐心閱讀,必有所得。

回本文目錄

三、外丹操、外丹功、內丹功

煉丹又常稱為丹功或稱為修丹,據此,是否外丹術之煉外丹就可稱為「外丹功」呢?答案是:「似乎是不恰當的」,最好以「煉外丹」來名之。那麼是否內丹術之煉內丹就可稱為「內丹功」呢?答案是:「應該是可以的」。

那麼,張志通大師所傳出來的「外丹功」所指的又是為何呢?亦即,張志通大師所指的外丹功與內丹功之間有何不同呢?

張志通大師於《丹功指南》(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報載錄,第236~237頁,2014年3月再版)所說:修丹之方有二,其(一)是外丹功,其(二)是內丹功,無懷人曰「外丹功是却病延年,內丹功是進道通神」。外內丹功四字相合名曰「修丹」。丹字,道家解之是人身二氣相合物,由口鼻得之氧氣,故稱為外,由身中而起之氣,故稱為先天之氣或曰真氣—— 按先天氣在身中無影無形,如身體電波似,無它即無生命。一說先天之氣即內腎之氣 —— 醫云 「先天腎氣」

外丹功淺說》 (張志通大師著,外內丹功革版增補本,第10~11頁),張志通大師說:「天陽注入氣海引發關元穴化氣多,所謂先天氣也,先天氣燃,如同微波而至十指蠕顫。引燃先天氣,串流週身,週身穴道,竅竅亨通,血不蹇澀,氣不停滯,舒筋骨,活血脈,此係外丹功之妙藥也。由鼻孔吸入天陽之火(氧氣)是為外呼吸,簡稱「外」,「丹」指「先天炁燃起」,見於十指蠕顫,循肱、肩、軀幹、下肢、普及全身,如同電波串流,全身皆被灌溉,功畢心身爽快,精神為之一振。

上述的意思是說,外丹功的「外」所指的是「外氣」,亦即「外部的氧氣(又稱為天陽之火)」,而外丹功此一階段煉出來的東西也稱為「丹」,只是這個階段的丹所指的是「先天炁」。當先天炁被煉出來,也就是點火之後,全身如同電波串流全身,身心爽快,精神為之一振,所以這就是無懷人祖師所說的:「外丹功是却病延年」的意思

又如無懷人所說的:「內丹功是進道通神」,這應該就是在外丹功煉出先天炁之後,持續提升功境至一定的程度後,開始要往「進道通神」的目標邁進時的階段

由上可知,「外丹功」這個名詞是由丹冊中「無懷人祖師」所說出來的,是本來丹冊中就有的名稱。然而我們知道,外丹功與內丹功都是屬於內丹術,都屬於丹功,那麼為什麼要特別的分出外丹功與內丹功這兩個名稱與煉丹功的階段呢?

黃敏恭前輩於「對闡釋<論築基煉己>之ㄧ」一文中,就對張志通大師所述的《論築基煉己》進行闡釋,文中提及:「築基」就是要「收神、固精、裕氣」,就是透過外丹功的「預備式」來築基,是把身體這個爐修補到完整,隨時發動起來,就可以來煉丹煉丹有爐、有鼎,最重要的還要有火,這個火就是三昧真火(心火,就是先天炁),要透過「忘情絕念」則「似心死神活」,神活了,才能把三昧真火煉出來,這就是煉己,就是煉性,亦即煉預備式的時候由手顫抖到全身奇經八脈,全身都動起來,氣上下串流,這叫做煉己接著把「見、思、情、慾」這四大藥材拿來,收歸丹穴(田)與炁交合,亦即放在鼎裡用先天真氣,亦即用三昧真火烹蒸,把它轉化成對人體、對心性有益的,我們稱之為「丹」,如此持續煉下去,最後「其心一虛,道(功境)自來歸。」就可以上升到仙界,乃至於佛的境界

也就是說,「築基煉己」的目的,就是先築基將基底打好,將身體這個爐鼎修補好,再煉己來煉出要用來燒煉蒸薰爐鼎的三昧真火(先天炁),也就是將爐、鼎、火都準備好;而且其實築基(修命)與煉己(修性)是要同時進行的當你把先天炁煉出來了點火了,而且愈煉愈足、火愈燒愈旺之後,身體就會非常健康,甚至可以延年益壽了,這應該就是無懷人祖師所說的:「外丹功是却病延年」的這一個階段至於內丹功這個階段,應該就比較是屬於,把「見、思、情、慾」(也就是所謂的煩惱習氣)這四大藥材拿來,收歸丹穴(田)與炁交合,亦即放在鼎裡用先天真氣,亦即用三昧真火烹蒸,最終煉成「金丹」的階段,也就是無懷人所說的:「內丹功是進道通神」的階段

若依黃敏恭前輩在「解開道家成仙的密碼-張志通大師的外丹五境-黃敏恭-2009.10.17」一文中所說的外丹功五境:「煉精化氣」就是張大師所普傳的「漢導引」與「外丹十二式」;「煉氣化神」就是張大師傳授給老班資深弟子的「外丹二境—月下行雲」,又稱為「兌脈竅」;「煉神返虛」張大師稱之為「外丹三境—雲開月現」,又稱為「兌炁竅」;「煉虛合道」張大師稱之為「外丹四境—百○○月」,又稱為「兌神竅」;「修道成真」張大師稱之為「外丹五境—五○○判」,又稱為「兌宇宙竅」

第一境的「煉精化氣」應該就是屬於「築基煉己」的階段,就是無懷人所說的「外丹功是却病延年」這一個階段而第二境至第五境雖然仍使用「外丹二境至外丹五境」的名稱,但似乎應是歸屬於無懷人所說的:「內丹功是進道通神」的階段,因為包括了「進道通神」(有神有道)嘛。又,因為丹功包括有動功與靜功之別,而靜功似乎特別是讓身體靜坐之後來煉內息,是否內丹功也具有煉功時靜功的比率比較偏重有關,或是內丹功也有不同的說法,這就有賴丹功前輩與同道們補充說明之了。

所以,本文採用無懷人所說的「外丹功是却病延年,內丹功是進道通神」來區分外丹功與內丹功

又,高雄市呂正心前輩於「道-外丹功與外丹操-高雄市-呂正心主講-第一節課(上集)-整輯版-2022.01.15」一文中提到,外丹操就是:「外丹益中老」;外丹功就是:「炁合天地人」。又說,「我們外丹功的外丹操是有發動先天氣的,就是以形煉氣,但往往預備式發動了先天氣,那其他各式就不會發動先天氣了」,而「外丹功每一式就要發動先天氣,就是以氣煉形」;而所謂「預備式有發動先天氣,而其他各式就不會發動先天氣」的說法,合理推論應該是指由於打預備式時,姿勢非常單純,所以比較容易身鬆心靜,所以自然比較容易發動先天氣,但是其他各式的動作相較起來就比較複雜,動作多了一點,所以就比較不容易發動先天氣。

所以此處所指的外丹操是要發動先天氣的,若與上述《築基煉己》以及無懷人所說的「外丹功是却病延年,內丹功是進道通神」來進行比較,那麼此處的外丹操似乎仍舊屬於第一境的煉精化氣,因為打預備式已經發動先天氣了,亦即外丹操仍舊是屬於外丹功的,這似乎也是呂前輩所說的「外丹功的外丹操」之意;而其它第二境至第五境皆屬於內丹功,若只刻意將煉預備式發動先天炁這一階段稱為外丹操,總是有些重複的感覺了,因為外丹功本就包括預備式而且要發動先天炁了。

但是「外丹操」的這個名詞是有用的,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將「外丹操」,視為是「外丹功」的前一個階段,而外丹功的下一個階段是「內丹功」,所以修煉次第變成是:外丹操、外丹功、內丹功

那麼要如何區隔出「外丹操」與「外丹功」呢?我們可以依據「先天炁」是否已發動起來,來進行區隔,亦即:「外丹操階段尚未發動先天炁 」,而「外丹功階段已發動先天炁,但尚未真正去煉丹,亦即煉金丹的條件尚未具足」,「內丹功是已發動足夠的先天炁並開始煉丹」而且外丹操與外丹功都同樣是在做漢導引與十二式

而外丹操的目的,就是要活絡全身的筋骨關節,並讓全身筋肉關節皆能打開放鬆,此時,也可視為是在煉外氣,亦即,讓外部的氧氣充滿全身,讓氣血活絡,此時身體也會抖動,但是以意抖為主,亦即由後天身體刻意帶動的抖動,也稱為體抖,亦即這只是自然物理現象的身體抖動;而意抖或體抖並非是氣抖(或炁抖),由先天炁所帶動的身體抖動稱為炁抖。而且,外丹操仍舊是在做漢導引與外丹功十二式的,只是外丹操此一階段先天炁尚未發動起來,是屬於初學者一定會面臨的階段,此一階段煉功者要煉的就是要學會如何「放鬆」、「靜心、心靜」

此處再補充說明體抖與炁抖。體抖與炁抖的講法是來自於近年本會幾位資深同道在團練與群組中所提出的說法,筆者覺得非常有用,所以就採用此一說法。

體抖是指人為刻意的抖動;而炁抖是為因先天炁的原因而讓身體自己抖起來的,所以炁抖並非是人為刻意所產生的抖動,而且人為的抖動也無法達到先天炁所自動產生的抖動

體抖也可以依照共振協調的程度來分等級。一開始的體抖,在外觀上看起來就是抖的很僵硬,用很多硬力,看起來一定是不協調的。這個不協調其大部份原因與肌肉非常僵硬,以及肩膀、手肘、手腕、兩胯、足踝的關節都沒有鬆開有很大的關係,這是因為若這些關節沒有柔軟鬆開,那麼身體抖動時,力量的傳導就會有阻礙,無法順暢的傳導抖動的力量,所以造成不協調的抖動,也就是常說的:「看起來抖的怪怪的」現象。當這些肌肉關節鬆開了之後,人為的抖動就會愈來愈協調,也就是身體各部位的共振程度就愈來愈高,外相上所顯示的就是上下抖動的非常漂亮,而上下的振幅也可以變的很大,也就是常說的:「看起來抖的很漂亮」的現象。但是,人為的抖動雖然可以抖動的很漂亮,但終究不是由先天炁所自動帶動的抖動,所以對於身體的修復功能仍舊是比不上因先天炁而產生的抖動(炁抖)了。這也意謂者,「抖的很漂亮」不見的就是已經發動先天炁

又,張大師於《報載錄》第156頁提到:「若先天氣遲遲不來,怎麼辦?可以柔緩擺動或蠕動雙手,這也是絕好的末梢神經運動,它使得手三陽手三陰活絡,全身細胞也跟著活動,如此,也可引先天氣」。或許,這也是「體抖」的來源

炁抖不是人為刻意的抖動,而是因為先天炁發動之後,讓身體自動抖動的現象。同樣的,先天炁發動後也會造成身體共振的現象,而因為功境的不同,所以發動先天炁的量與質也是會有所差異的,所以產生的身體共振與協調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就像第一境的第一階至第五階的功境分別是:甫起、蠕起、浪起、風起、雲起,顯然身體抖動的共振協調程度是不相同的。而且炁抖的外相應該也是與上述人為刻意抖動的體抖是會不太一樣的。我們可以觀看「108年台中市中華外內丹功研究學會會員大會,蔡仁陽教練表演預備式-第二境-月下行雲, 2019/11/03-Youtube影片」就可以看出,這種因為先天炁而自己抖起來的炁抖,其抖動的綿密程度,顯然是人為刻意抖動的體抖無法刻意達成的

但是因為在體抖時,身體中仍舊是會讓氣在串流的,只不過在先天炁未產生前,在身體中周流的全部是後天的氧氣,而隨著先天炁剛開始起來之後,先天炁的量與質是非常少的,隨著功境的提升,先天炁的量與質就會逐漸的增加。這意謂者,在先天炁起來之後,往往我們身體中是同時存在後天氣與先天炁,只是不同的功境,後天氣與先天炁所佔的比例是不太相同的,功境較低時,後天氣所佔的比例比較高,而功境較高時,先天炁所佔的比例就比較高,所以因為往往身體同時存在後天氣與先天炁,就將這種因為「氣」而產生的抖動稱為「氣抖」,但這種說法就會更複雜化了,所以目前就先採用「炁抖」來代表其獨特性即可,先簡單化就好

還有,為什麼會有「人為抖動的體抖」出現呢?本會的資深同道曾回憶,張志通大師晚年在台中教功的時候,曾經做過實驗,將學員分成做預備式從頭到尾手一直都不抖動的一組,另一組則是做預備式時從頭到尾手一直都在刻意的抖動;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有刻意抖動的那一組,比較多人能夠發動先天炁,效果比較好,是有其作用的。所以,從此之後,本會練預備式時就交待學員,不管如何手就要先動起來。而且,若一直要求學員手不可以動,要讓手自己動起來,那麼過了一陣子,若手仍舊無法自動動起來,學員就會覺得枯躁乏味,就不會來練功了。所以,可能就是因為,在先天炁未自動發動起來之前,練預備式是要人為刻意抖動的,所以合理推測,這才有「體抖」的說法。

在實務上,我們常看到學員們從開始煉外丹功之後,一直到真正先天炁發動起來的時間,大都是需要很常一段時間的,例如,1年2年以上的比比皆是,甚至有一位丹功同道煉了20年身體都沒有抖起來,但仍舊認真努力的煉下去,最終煉到身體抖起來的,這真是精神可嘉,值得大家學習的。而且,身體雖然有抖起來,但並不見得就是先天炁已發動起來,可能只是體抖而已,而非氣抖(炁抖)。所以,學員煉外丹操此一階段所花的時間,往往是很長的,所以是可以獨立並有必要用一個階段與名稱,亦即用外丹操來歸屬與命名之

要特別注意的是,外丹操仍舊是可以幫助身體健康的,也就是要讓外氣(氧氣)充滿全身讓身體抖動起來的體抖,就會讓身體健康的,這也隱含者,在先天炁還沒有發動起來之前,還是要煉外丹操的,要練出體抖的

而且外丹操可視為是外丹功的預備階段或前置階段,所以先天炁一但發動起來了,那麼就進入外丹功的階段,而且外丹功仍舊是繼續做漢導引與外丹功十二式的,而當先天炁充足了,就可以開始煉金丹了,就進入內丹功的階段

要特別強調的是,本文對於外丹操的切割角度雖然與呂正心前輩的切割角度有些不同,但是整個完整丹功要修煉的實際過程與內容是完全相同的,並沒有差別的

我們最後可以簡要的方式來說明三者之間的特性,以便於記誦:外丹操是鬆筋活骨,外丹功是却病延年,內丹功是進道通神

以上外丹操、外丹功與內丹功的分類方式,只是筆者個人的淺見,僅供大家參考。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相關網站

張志通大師獨立文章列表

丹功同道個人文章心得分享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