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功圖解(教育部版)-眼部按摩法-三、穴道部位
外丹功圖解(教育部版),眼部按摩法,三、穴道部位,張志通大師撰述,教育部爲推廣全民運動所製作之教材,民國七十二年初版,民國九十一年二月五日翻印。此教育部版本可視為是民國七十年出版的《外丹功圖解》的延伸版,新增了《漢導引強身功》與《眼部穴道按摩功》。其中原本書名並無「(教育部版)」之名,此處加上此一括弧是為了區別《外丹功圖解》一書之名。(In English Edition-英文版)
〈回外丹功圖解(教育部版)目錄〉
三、穴道部位
(一)「絲竹空」
- 「絲竹空」在眉梢外端,空竅陷中,計左右各一穴。
- 針灸:「治…砂眼、視物不明等。」
- 經脈:屬足太陽膀胱之脈。
- 按摩「絲竹空」之穴,預防視力不明之一穴。
(二)「攢竹」
- 「攢竹」在眉毛之内側端匡内,切近凹處,計左右各一穴。
- 針灸:「治…角膜白翳、視力缺乏、涙液過多…等。」
- 經脈:足太陰膀胱之脈。
- 按摩「攢竹」之穴,預防視力不足等。
(三)「瞳子髎」
- 「瞳子髎」在眼外角紋終止處,計左右各一穴。
- 針灸:「治…角膜炎、視網膜炎、視神經萎縮…等。」
- 經脈:足少陽膽之脈。
- 按摩「瞳子髎」之穴,預防角膜炎、視神經萎縮等。
(四)「晴明」
- 「晴明」又名目内眥在眼之大角(内眼角)。
- 針灸:「治…近視、視神經萎縮等。」
- 經脈:膀胱經脈。
- 按摩「晴明」之穴,預防近視。
(五)「晴中」
- 「晴中」在眼眶内。瞳孔正中,計左右各一穴(按此穴針灸,最難者也)。
- 針灸:「治一切内障,不能視物。」
- 經脈:位於足太陽膀胱經(絡晴明穴)。
- 按摩「晴中」之穴,預防眼族。須輕輕按摩,不可用力。
(六)眶上緣
- 眶上緣(俗稱上眼眶子) ,通稱眼眶。
(七)眶下緣
- 眶下緣(俗稱下眼眶子),通稱眼眶。
- 眼眶靠近兩眼「晴明穴」爲起點,由兩大眼角上方向左右循環一週,仍返回大眼角位置。
- 按摩上下眼眶,預防近視。
(八)鼻柱(通稱鼻子)
- 鼻柱在兩眉之間(眉心),由上往下往返按摩,仍回眉心間。
- 按摩鼻柱:使鼻孔呼吸暢通,鼻柱屬督脈經,鼻爲肺竅, 故又屬肺脈,且又絡眼睛週圍之血液舒暢。
- --附帶按摩之穴道部份--
(九)「禾髎」
- 「禾髎」在人溝中兩旁開五分,直對鼻孔,計左右各一穴(人溝就是人中)。按摩禾髎,宜疏導鼻塞。
(十)「燕口」
- 「燕口」在嘴兩旁之口角,計左右各一穴。按摩燕口之穴,宜疏導腸脾。
(十一)「承漿」
- 「承漿」,此穴在下頦(下巴頦)正中線,就是下唇緣下方凹陷處,計一穴。
- 經脈:屬任脈與督脈交會點上。
- 按摩「承漿」之穴,舒暢心胸之宜。
(十二)耳朶週匝穴位
- 耳朶週匝穴位,包括:1、耳屏,2、耳垂,3、耳輪三項。
(十三)耳屏部
- 耳屏部(耳朶中間一小突塊)之「新眼」,位在耳前外側面中點近耳根部,如右圖。計左右各一穴。
- 針灸:治眼科疾病。
- 經脈:新眼位手太陽小腸之脈。
- 按摩「新眼」之穴:預防眼疾。
![]() |
前頭面頸穴總圖(一) |
![]() |
前頭面頸穴總圖(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