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功解行相應之研析-廖本洋-2024.12.12

外丹功解行相應之研析,廖本洋,2024.12.12。

一、前言

本文只在談「理」。

不管學習什麼事物,都包括兩項作業,其一:瞭解,簡稱「解」;其二:執行:簡稱「行」。

解者,指去瞭解事物的內容,包括整體的架構、運作的原理機制、以及細部的運作過程與內涵。瞭解有時候也稱為認知。

行者,指實際去執行,動手去做。

以下各章節即先針對解與行及其之間的組合進行一般性的探討,再針對習煉外丹功時應該如何解行相應,進行深度的研析。

二、通論

解與行之間的組合,可以分為以下的幾個類別:有解無行、有行無解、無解無行、錯解錯行、解行相應。

二-01、有解無行

有解無行,是指只有用腦袋思維去瞭解,但卻沒有去依照所瞭解的內容去實際執行。有解無行屬於狂解,只會淪為空口說白話,對自己完全沒有任何的幫助,只剩一張嘴而已,所以為了掩蓋其綉花枕頭,只能更作高調,大聲喧囂,更自我催眠,貢高我慢,目空一切,所以必定發狂,故有解無行又稱為狂解,或稱為狂慧,狂慧者,假慧也,非真慧也。

有解無行只是嘴巴說說而已,但沒有真正的去執行、去落實;沒有去執行,自然不會產生任何的結果與功效,這樣對自己根本沒有實質的效益,只是白搭、做夢而已。

二-02、有行無解

有行無解,是指只有去實際執行,但卻不瞭解為什麼要這樣做,不瞭解其行為背後所持有、所包含的原理原則為何。有行無解,屬於癡行,有時候也只因為別人這樣煉,就一窩蜂盲從的跟著煉,或著是別人告訴他要這樣做,他就跟著這樣做,也不去先瞭解為什麼要這樣煉,不先去問到底這樣煉對不對,那麼煉錯了,算誰的?只能自己承擔了,怪誰呢,只能怪自己不認真去瞭解,這就是所謂的「盲修瞎練」的後果。這是屬於愚癡的行為,所以有行無解又稱為癡行。

在執行或煉功的過程中,一定會碰上許多的疑惑、障礙與難關,導致事情無法順利的進行。煉功的功境遇到關卡,或煉功一直煉不出來功效,無法順利的過關與提升功境,除了火候可能未到之外,往往都是因為不瞭解為什麼要這樣做,不瞭解其中的原理,所以執行時,往往沒有效率、沒有功效。因為不瞭解,所以往往就會自以為是的「自我臆測」,自己胡亂猜想,自己想出一套煉法,這往往就會走偏了。所以,有行無解,首先屬於單行,接著會自以為是的去臆測未來的煉法,又堅持己見,就會進入到偏行,走錯路了。

二-03、無解無行

無解無行,是指不去瞭解事物的內容方法與煉法,也不去依照方法煉法來去實際執行。無解無行,猶如珍寶擺在眼前,但不識貨,不屑一顧,不願意取之為己所用,故對自己沒有任何的幫助。無解無行就像是該事項與煉法,是與自己毫無關係一樣,所以無解無行,又稱為無緣。

二-04、錯解錯行

錯解錯行,是指對於事物與煉法是錯誤的瞭解,自然因為依錯誤的認知與瞭解,而錯誤的執行。錯解錯行,是最離譜的,危害甚大,這是因為自己錯誤的解悟,自然就會錯誤的煉功,甚至堅持自己的認知是對的,別人再怎麼勸也不聽,就會進入剛愎自用、偏執的狀態,就只能是自討苦吃了;若是更進一步的教他人也跟他一樣錯解錯行,那麼所背負的因果就更大了。

二-05、解行相應

解行相應,是指不但瞭解原理、原則、方法、階段程序、動作細節,同時也能夠實際的去落實、去執行。

解可以幫助執行時要如何做才比較到位,知道那些動作是關鍵點,知道要如何做才比較有效率,而不是胡亂做一通。行慢慢做到位了,火候到了,漸漸的就會感受到每一個執行過程的細節為何,可以去驗證原來所瞭解的內容是真的,如此就會更加堅定信心,確信所持的是正法無誤。甚至,在執行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新的體悟,新的隱藏之細節,所以又可以延伸、反饋補充「解」的內涵與層次。

簡單來說,解行相應就是「以解助行」,「以行證解」,「解行互助」,正向循環互助,這樣才是最正確,最有效益的做法。

二-06、小結

錯解錯行、有行無解、甚至是有解無行,原因就是沒有去深究外丹功正確的理法與應有的態度所造成的,解決之道,只能是解行相應,這才是正確的做法與應有的態度。

所以,真正的煉功人,必定是很認真的在研讀外丹功的典籍,因為書中記載了真正的正法,只聽別人說的,都不太可靠,必須再次透過研讀經典來確認之,這才是可靠的作法。

三、外丹功之解行相應

三-01、外丹功功法之層級分類

張志通大師具有大慈悲心,依丹功祖師爺的指示,普傳外丹功,目的是希望全民身心健康,却病延年。大師將繁雜深奧的外丹功,以最簡易的方式編寫出外丹功十二式,同時在漢代馬王堆出土導引圖之後,進行整理,擴展補充成漢導引強身功二十七式,又整輯出附功的按摩功。大師希望用最簡易的敘述,來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很容易上手、操作煉功,真的是用心良苦。

然而,外丹功博大精深,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瞭解的。而且丹功的功境整體而言可分為五境,這是同道們常聽說的。若從外丹功十二式的角度切入來說,在概念上,每一式都有其所屬的功法,每一式的功法可以由上而下加以進行層級的分類,最上層的功法類別名稱即是每一式的名稱,可稱為「大法」,大法再往下展延開來的功法類別稱為中法,每一個中法再往下展延開來的功法類別稱為「小法」。

在概念上,一個大法可以展延包括多個中法,每一個中法又包括許多的小法。大法與中法的名稱,大都是屬於類別的名稱而已,當然名稱中也往往會以其要煉出的目標與現象來命名,而小法才是最重要的煉功細節、動作姿勢與應注意的關竅要點。

例如,第一境的預備式此一大法中,包括了五個「行術中法」,例如常聽見的蠕起、甫起、浪起、風起、雲起這五個過程階段之中法。而每一個階段中法,又可以包括許多的小法細節。

然而,張大師所傳出或著述外丹功每一式的法,除了預備式以外,不見得都那麼明確的指出每一式的大法中,包括了那些中法以及小法,反而比較常見的是每一式要練出那些不同層次的功境目標這個角度所切人的煉法,例如,定力功,先煉小河車(五臟傳氣),再練大河車(任督二脈氣之循環),再練天地轉(由任督延伸至腳底再往上之循環),再煉紫河車(較屬於內丹的層次),每一功境要煉的內容與重點是不相同的。所以學員也不要太執著於硬要將每一式以大法、中法、小法此一功法之層次來進行分類。

對於初學者而言,習煉外丹功首先要習煉的就是要「鬆柔身體」,身體夠鬆柔了,再開始習煉如何發動先天氣;或者同時煉。

當發動先天氣了,所要關注的重點就又不太一樣了,亦即,煉法就會不太一樣,這叫做隨層級次第來修煉。

所以,習煉外丹功是要分層級來逐一修煉的,每一個層級階段要去關注瞭解的主要內容點也是不同的,每一層級要去證悟與達到的目標也是不太一樣的。例如,要「讓身體鬆柔」這一個層級,有特別所需要關注與理解感知的內容。再進入到下一個「能夠發動先天氣」這一個層級,有特別所需要關注與理解感知的內容。再進入到下一個「先天氣進入四肢」這一個層級,有特別所需要關注與理解感知的內容。亦即,每往上進入到更高層級,所需要關注的重點與煉法是不太一樣的。

所以煉功的過程中,首先要知道要煉的是那一個層級,要瞭解在這一個層級中該如何煉,以及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亦即要煉出什麼境界功境,然後去「依解而行」,而且是要「依正解而行」,再「以行證解」。

三-02、外丹功依循的正法根源基本教材與補充資料

習煉外丹功必須要依循正法做為主要的根源與依據,其中,張大師親撰了兩本外丹功的根本煉功教材:

  1. 外丹功圖解(台中體育場版)》,其內容只述及外丹功十二式,這是最早大師親自編撰的外丹功官方基本教材,也是屬於初級功境的基本教材。
  2. 外丹功圖解(教育部版)》,其內容包括了《外丹功圖解(台中體育場版)》的外丹功十二式,另外並包括了漢導引強身功,以及附功的按摩功,也是屬於初級功境的基本教材。

所以,簡要來說,習煉外丹功的根本基礎教材就是《外丹功圖解(教育部版)》這一本書,亦可稱為之根本基礎教材,所有的補充教材皆應以此一根本教材為基礎。

然而《外丹功圖解(教育部版)》這一本書,每一式的煉法都比較屬於該式最基礎目標功境下的小法的性質,以及基礎功境動作姿勢的原理、原則之說明,並沒有提到該式往上一層或更高功境的煉法,這就有待另外的教材來補充了,這也是屬於進階班的練法。也就是說,《外丹功圖解(教育部版)》這一本書所述及的都比較是屬於場眾班與初級班的初級功境的煉法,而內容也都是比較簡易的說法,並沒有說明更多的細節,所以,這些沒有說的細節與關竅,就必須由個人自己去證悟、開竅,或是由有修、已證悟的人(明師),以心得報告或口說的方式來加以提點了。

由於《外丹功圖解(教育部版)》這一本書的內容其實比較簡要,若想要更深入的瞭解,就必須要另找資料來理解。天可憐見,張大師又另外寫了一本《外內丹功革新版增補本》,簡稱《增補本》,這一本書的內容亦包括了外丹功十二式、漢導引強身功每一式的煉功動作與要領,更重要的是將丹功做一個比較有系統、更深入的丹道、功理、功法等原理原則的說明,該書的位階就是「外丹功的根本經典大法」,亦即,只要是煉功時出現了疑惑與矛盾,那麼就必須要以此一《增補本》的內容為根本依據,以此書為準。

其他的大師的獨立演講、單篇著述、眾弟子堂記下來的傳功紀要,以及報章雜誌的專訪等,都是屬於補充教材資料,其中,有一些資料內容是比較屬於進階的習功資料,當然這些進階的資料就比較適合進階功境的同道來參考了,功境未到,看了進階的資料也沒用,反而自行徒增困擾。

而同道們的心得報告也可做為煉功的參考用補充資料,當然,由已證悟某一功境的同道所寫出來的該功境下煉功的經驗、過程的報告,是比較可靠的,這有待於讀者自行去研判了,或者由有修有證的同道來加以幫忙判定。其中,一個研判的重點是,該心得報告的內容,是否符合張大師著述的內容,若是符合張大師著述所說的外丹功原理原則與煉法的心得報告,那就比較可靠了,是值得參考的。

同道們的心得報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習煉外丹功的補充參考資料,其理由是因為外丹功博大精深,而張大師的所有著述之文字是有限的,有時候是無法完全說明清楚的,雖說煉功時自行證悟很重要,但是丹功中很重要的部份,書上說的正法,往往是很難懂的,這就必須要依靠有修有證的後人,來去解釋這些正法,這樣才能順利一代一代的傳承外丹功下去。

指導員在教功的時候,當然就要去解釋外丹功每一式的姿勢動作為何,以及書上所說的內容,嚴格說起來,這就等於是在於解釋外丹功的正法。所以,問題不在於是否可以去解釋外丹功的正法,而應觀注的重點在於指導員對學員所解釋的正法是否正確。

這就有賴於以下幾個方式來達成:

其一,開辦指導員培訓班的時候,必須要由有修有證的同道來解釋正法的內容。

其二,指導員必須要自己去解行相應,自行解悟、自行煉悟、自行證悟,如此在教功時,所解釋的外丹功功法,就比較有把握,就比較正確了。

其三,指導員必須不斷的回會館再進修,參加讀書會,提升自己解行相應的層級。

當然,初級功法,一般的指導員與同道是比較容易解悟、煉悟,進而正確的解釋外丹功初級功境(如何鬆柔與如何發動先天氣)的煉法。而對於更進階的功境功法,一般人就比較不容易解悟、證悟,所以對於進階的功境功法,就比較沒有辦法把握所說的是否正確,所以去解釋較進階的功法,就要比較慎重了,不可以輕易的去闡釋,說出口了。

簡單來說,一般原則,就是個人有練到的、有證到的功境功法,才可以去個人解釋之,否則,只能轉述大師的說法,而不加以個人的解釋了。

三-03、習煉外丹功的解行相應

習煉外丹功要去解行相應。那麼,要去瞭解的就是外丹功的正法,外丹功的正法,就是祖師爺與張大師的著述,而最基本的,最基礎的正法內容,就是張大師所撰述屬於初級功境的《外丹功圖解》一書的內容,所以所有的習煉者,必須要反覆再三多遍的去看該書,看個十遍都不為過,如此,書中的文字說法才能真正入心,一但入心,才能在煉功時,觀察到身體某些部位的變化,才能感知到「形、神、氣」的變化,才能合而為一,才能天地人合一。

當有疑惑時,就去查找《外內丹功革新版增補本》這一「外丹功的根本經典大法」之內容,依此書的說法為標準。

若上述書上沒說的,再去查找張大師的其他著述,以及丹功同道的個人心得報告了。

對於廣大的場眾班與初級班的學員而言,主要的目標就是去鬆柔身體與發動先天氣,《外丹功圖解》一書,以及相關的補充資料,就已經足夠讓學員鬆柔身體與發動先天氣了。其他發動先天氣後的功法資料,以及進階的功法資料,是與場眾班、初級班的學員無關的。亦即,在還沒有真正身體鬆柔與能夠發動先天氣之前,不要總想著要去煉進階的功法,因為先天氣未發動,進階的功境也是煉不出來的。

理解外丹功的正法後,就要認真的去煉悟、證悟書上說的都是正確的,甚至證悟出書上沒有說的新發現,就能進一步提升解的層級,亦即,要「依解而行」,「以解助行」、「以行證解」、「解行互助」,這才是真正外丹功解行相應的做法。

四、結語

做任何事、習煉外丹功,都要時刻記住要解行相應,不斷提升解行相應的層次,不僅提升自己的功境,更要幫助更多的同道提升功境,讓更多人受益,自利利他,和樂融融。

由於外丹功的整體功境與每一式的功境是有分層次等級的,一開始要發動先天氣就是一個大的關卡,本來就不容易練成,而愈往上的功境層級,就更難煉了,所以解行相應也是隨著不同功境層級而有層次等級之分,因此,解行相應層級愈高的人,愈加能夠體會到丹功的博大精深、深奧無比,更加體會到要煉出不同的功境是要花費多大的功夫與苦心,所以會更謙虛,更不會貢高我慢,更會關心、關懷那些還煉不出功境的學員同道,更加不會去批評、耶臾、輕視那些功架姿勢不太到位的同道,因為這些有修有證、解行相應的同道,深刻知道煉功之難處,所以,只會鼓勵、只說正法的內容、不做任何的批評,咱們丹功界就存在許多這些同道前輩們,這是值得大家效法的。與大家共勉之。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相關網站

張志通大師獨立文章列表

丹功同道個人文章心得分享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