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習師傳「養形之法」心得輯要(一)-一傳人-2025.03.11

研習師傳「養形之法」心得輯要(一),張志通 大師傳下,一傳人述於南投旅寓,2025.03.11。

序言

大師箴言:「以真誠養形」

驚蛰日後貼文「大師箴言」,同好們反應熱烈,同門建議詳為解說,惟因涉及「普傳大願」,囿於個人修為尚淺、能力不及等因,不敢造次。

謹將個人研習師傳「養形之法」心得輯要(一)、()陸續登載,以饗有心加強「築基」或造詣「進修」外丹功之有緣同好們,一起習煉、成長,是所深盼!

壹、 前言

談及「養形之法」得益錄之前,謹先貼出同道犀利「五問」如下:

一、為何研求外丹功多年(三至十數年),功境猶在「原地打轉」(初階)?請問該如何精進造詣呢?

二、行功前「立正」、「立站」之要義為何?

三、初階「立站」之求法為何?

四、大師自傳說:「外丹功煉脈搏、脊柱、大腦。」請問「脊柱」之實在求法?

五、「四正之法」與預備式「二、三階」求法關係如何?

貳、 研習內涵摘要(一)

一、為何研求外丹功多年(三至十數年),功境猶在「原地打轉」(第一境)?如何精進造詣呢?

大師有言:「外丹功十二式的初步求法見《全民體育圖解教材》說明」,又言:「丹法之法,沒有其他捷徑,一靠真傳,二靠苦修,三靠善心,四靠定力。」(若志不誠,不如去打拳

「真傳」者,簡言之「得法與否」,煉不得法,不得要領,功境何來。

大師言:「外丹功計五境,煉法一貫的中有錯誤(指修練不得法),第二、三、四、五各境無法入簧,終生抱恨也 !」

「苦修」者,誠信恆心,永不退轉,尊師所傳,不雜他功,一如工農「爽直」,不似蠹書研者「光說不練」;人前不顯能,用誠似愚者,有道是:「經唸萬遍道理自明,拳練千遍內力自生」。

善心」者,功者心存善心,服務場眾,教學相長,善心時生,可觸發「人體天賦密碼之機轉」,產生不可思議之求功福緣。

定力」者,大師常說:「誠之又誠」,道者,以誠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此則大師所傳「丹功之訣」之施行內涵。遇事有「泰山崩於前,而不形於色(從師不改其志)」之素養。

請問看倌們,咱實實在在下過多少「功夫」呢?

二、研求外丹功多年,功境猶在「第一境打轉」?如何精進造詣呢?

「明師指點求丹功,智過顏回莫強猜」,「造詣丹功秉天賦,領航需是過來人」,「天時地利兼人和,豈是有為亦若是」。

參、 研習內涵摘要(二)

一、何謂「立正」、「立站」、「立禪」?其關聯性呢?

」字象形,人立於天地之間,「頂天立地」。

立正」者,外丹功預備式之「口令(口訣)」,工者精神貫注集中,停止一切外在「攀緣」,習者求功前,進入「煉功態」準備姿勢以虛靜為先著

立禪」者又稱「三才式」、「預備式」,「立靜呼吸」是也以「立站」方式求功

昔日 大師在南區傳講外丹功言及:『無懷人祖師爺說道:「大成立站得天功,益壽延年在命中(命門穴)」。』

二、口令:「立正」姿勢

(一)身體鬆立:雖立而柔,妙如張目而睡之「嬰兒」(最鬆)。

(二)神在目中外丹功煉出「神光威儀」不怒而威

(三)頂天立地:頭頂正,腳心踏(塌)地,接天華地寶同步完成。

(四)肅然活潑:雖肅而,蓄勢待發。

(五)三才已合(天地人為三才),頭頂天、腳塌地、人在地上(其中),天地人三才合,就是踏入外丹功之門了。

三、口令:「直腰蹲身,提膝跨步,內肩齊」

(一)「直腰蹲身」:此中要領,習者須細心體會,品味其中精要,與脊椎健康關係大矣!(另詳「脊柱煉法」)

(二)「提膝跨步,內肩齊」提膝與大腹齊平,引動體腹腔之氣動,中間過渡重心要「交代清楚」,上半身保持不動;「內肩齊」則是兩腳平行站立。

四、兩腳「立站」內肩齊之要義

(一)週身毋使力:大師說:無力為綿。

(二)心境安舒:心平氣和,佛顏慈容。

(三)雜念摒除:大師嘗言:鼻尖輕合肚臍。

(四)呼吸自然:立靜呼吸,自然調息。

(五)目視平:兩眼平視線。看得遠,看得清,看得透

五、注意事項:摘自外丹功增補本

(一)習外丹功剛開始之際,其他功夫暫予放棄,不可夾雜外丹功裏,否則行氣紊亂,易生疾病。(犯有)間歇神經、怪夢夜多、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等,應先不習外丹功,先習「漢導引」,下手的功夫,暫時迴避「匹配陰陽」,耐待「漢導引」打下基礎,再求外功十二式,是以一勞永逸的好辦法。

(二)預備式初站二至三分鐘即散步,耐待「匹配陰陽」融和,五臟安舒、大腦豁朗、心室安定,外丹功十二式再逐漸延長五分鐘,用自然進度之法,增加求功時間,較為穩一妥,不然竟求速成,反而誤功、誤時,且不可惜嗎?

肆、 研習內涵摘要(三)

一、「活脊」:「煉脊柱」初步求法

(一)「深蹲練習」:立正姿勢,兩膝蓋內靠,頭懸尾垂,兩手扶膝,直落輕下。深蹲練習九或十八下,耆老或體力較弱者,可量手扶膝上下。功久全身冒汗,除強化下肢腿力、改善羅圈腿外,兼助皮膚毛竅之清潔健康。

(二)「正骨活脊」:大師嘗言:清末傳統中醫有「內婦兒科」(把脈問診、斷症抓藥)、「正骨傷科」、「導引按摩」、「針灸推拿」四大科。

  1.  外丹功「活脊」方式():深蹲抱住膝蓋內縮,上半身往前探,可使「羅鍋背部」整平延伸,使得「蹲身甩手」練得到位。
  2.  外丹功「活脊」方式():兩手抱頭、兩肘外開,上半身保持正直,腰胯下坐。注意,膝蓋儘量「對齊腳面」,腰臀別上翹突出,自我要求練得到位。 大師說:「看人打拳,屁股一蹶,我就不看了!」
  3.  外丹功「活脊」方式():兩手舉直朝上,交手於頭上相抱,手心相向、手指交叉,全身保持正直,腳跟靠好。功姿調好再將兩手由腳跟豎直上提,循腰胯而脊背,過肩頸到手。注意,合好脈氣(動)自然旋脊而上,身體保持「中線」,不可歪斜,順勢「抻筋」延伸,不用拙力,才算「得其法要」「順勢」者需「蓄勢」合好脈氣而動,即動作「慢半拍」
  4.  外丹功「活脊」方式():兩手舉直交手於臀、手指教叉相抱、指端朝下,全身保持正直,腳跟靠好。由方式(三)改成往下「抻筋」,注意事項同上。
  5. 上述「活脊」方式以九的倍數為之,並依適合個人體能活力調整,循序漸進,切記不可貪功、用力,確與「體操」方式不同。打好基礎有利於日後造詣進修,享受丹功「苦後甘恬」之樂。
  6. 「有病先求醫」診治,切記!自力「活脊」過程中,難免會有酸、麻、脹、痛情形發生,視個人能耐自行調適,並視情況需要「就醫治療」,不可硬撐,或許有助於提早或及時發現「病徵」。

伍、 研習內涵摘要(四)

「四正之法」與預備式「二、三階」求法關係如何?(待續)

(本篇完)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相關網站

張志通大師獨立文章列表

丹功同道個人文章心得分享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