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丹功穴位應用(三)-大陵穴、陽池穴-一傳人輯述-2025.05.02

外丹功穴位應用(三)-大陵穴、陽池穴,張志通 大師親授,一傳人輯述,2025.05.02。

壹、前言

大師於《外丹功求法》中明言:「外丹功宗奇經八脈十二經」。

前兩篇述及「後谿穴梅花穴」,本篇再述「大陵、陽池」兩穴,供有心精進同好參考。三篇應用雖分而合,煉到方知其妙。

貳、穴位說明

引用資料,摘自網路,感謝前人種樹之德。

一、大陵穴取穴及中醫應用

(一)位置

  1. 《醫砭》:腕掌橫紋中點,當掌長肌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凹陷處。大陵穴屬手厥陰心包經。
  2. 《靈樞‧本輸》:「掌後兩骨之間方下者也」。
  3. 《針灸甲乙經》:「在掌後兩筋間陷者中」。
  4. 《千金要方》:「掌後第一橫紋後兩筋間」。
  5. 中醫針灸(現代):腕掌橫紋中點,當掌長肌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凹陷處。 手腕內側的手腕線中央。針灸直刺0.3~0.5寸,不宜過深,避免損傷正中神經幹。

大陵穴。圖片來源:網路。

手厥陰心包經。圖片來源:網路。

(二)功效:清心、寧神。

中醫用於治療心肌炎、胃炎、失眠、口臭等。

古醫典對治:心痛、心悸、心煩、胸中熱、胃痛、嘔吐、吐血、癲狂、癎症、喉痺、耳鳴、瘧疾、舌本痛、善笑不休、目赤黃、喘逆、身熱如火、頭痛如破、短氣胸痛、手攣不伸、瘡腫搔癢、指麻。

現代:心肌炎、胃炎、失眠、肋間神經痛、腕管綜合症。

(三)大陵穴配穴對治

  1.  短氣:尺澤。
  2. 喉痺嗌乾:偏歷。
  3. 口氣:人中。
  4.  心痛:上脘。

二、陽池穴取穴及中醫應用

(一)位置

  1. 《醫砭》:「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尺側緣凹陷處。」腕背屬陽,淺凹為「池」,穴在腕背陷中,故名。《針灸大成》名 陽池(一名別陽)。陽池穴屬手少陽三焦經。
  2. 《靈樞‧本輸》:「腕上陷者之中也」。
  3. 《循經考穴編》:「指本節直下至腕背中心兩筋間」,即腕背指伸肌腱與小指伸肌腱之間凹陷處。亦即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尺側緣凹陷處。

陽池穴。圖片來源:網路。

 
手少陽三焦經。圖片來源:網路。

(二)功效:調三焦原氣

  1. 古醫典:頭痛、瘧疾、目赤、耳聾、耳鳴、喉痺、消渴、口乾、煩悶、頸痛、肩痛不能自舉、腕痛無力、手臂拘攣、兩手筋緊不開。
  2. 現代:感冒、扁桃體炎、蕁麻疹、腕背腱鞘囊腫。

   (三)陽池配穴對治

  1. 暴死:心俞。
  2. 手臂拘攣、兩手筋緊不開:曲池、尺澤、合谷。
  3. 蕁麻疹: 行間(均隔薑灸)。
  4.  腕痛:陽谷、外關。

參、外丹功之傳承功要

『「預備式」築基加強功法』,北區早期周日,大師班親授,周忠猛師兄再傳,李泰光隨堂紀要。

一、調息

(一) 萬丈高樓從地起,煉功「築基」,先有築基,再有溫養,才能採藥,過程的要求與體悟即是如此。

(二) 其目的乃調練呼吸,以調順先天炁,才能涵養本來一點真。是故功者宜平心靜氣「調息」切忌心浮氣燥以利「後天氣」引動先天炁

二、調身

(一)當功架動作「食指翹-開腎氣,小指翹-心電開」,靜待-先天炁由微及著,遍及全身內外,此過程謂之「開爐生火」。

(一) 轉肩-使兩手心朝向身後,手心涵炁、腳心涵氣,此謂「獅子踩球」。

(二) 膝蓋鬆直-全身圓活、絲毫力不具前胸「無極門」打開無極門:鳩尾、膻中)。

(三) 因「大陵、陽池」之開活,促使心血管活絡,加強新陳代謝,由腎功能之活化亦促使膀胱內不潔粒子藉由尿液排出。

三、說明

(一) 當兩手掌的「食指、小指」微翹,促使「心、腎」「氣血合一」,同時收下巴、頂舌尖接火門,含唇、微叩齒、目平視「看得遠、看得深、看得透、看得明」。

(二) 「開爐生火煉丹」:「雙關夾脊透頂門,修煉之路此為真」,後天氧氣由鼻孔吸入,上引至百會,再由百會氣走耳後、下至兩肩、經巨骨下至手心,然後由手心上引至胳肢窩後,下至外踝、穿內踝上引。經脾經至胳肢窩,此時胳肢窩向外開一寸。

(三) 同時氣回至手心(掌心、指關節、手腕感覺溫溫微麻),轉動兩肩使手背朝前,手心如握軟球,氣經神門、陽谷、少海、小海,牽動肘關節,十指配合微伸縮蠕動,指關節鬆活,兩臂三大關節活開,全身骨架柔鬆綿

(四) 先天炁發動後要善於調理,它具有「表層、中層、內層、深層」四層次、最後才能化先天氣為「金丹」。

(五) 注意:練外丹功要懂得分際,並非先天炁發動後,就以表現於外的氣抖越強越好。須知「先天炁」宛如千金嬌女,易使小性子發脾氣,故煉功進階需能掌控「柔、鬆、綿」。若「柔、鬆、綿」無法自我調適至「最佳狀態」,容易走入剛強暴戾之路,反而使健康受損。

(六) 因指關節之蠕動,帶動「內關、外關」系統打開「大陵穴」開帶動「心包經絡」活化使體內紅外線量最強,體溫也提升三至七度,進一步「體能、熱能、電能」亦步亦趨。「陽池穴」開活絡「三焦經」,進而產生地熱能量,達到新陳代謝效果

肆、外丹功進階心得

一、早期中區大師班,「驚蟄煉法 」

民國73.02.13~02.20,張大師親授開示,中區張茂盛師兄隨堂紀要。

同道於春天應於立春、雨水、驚蟄、清明等節氣煉功。

(一)預備式:頭頂接宇宙之氣,腳心踏地之氣,翹手掌,姆指向前,掌心向下,「掌按指翹」四十九次 。

(二)龜息吐納功:吸腳心熱,吐腳掌熱,和平常相反。

(三)蹲身甩手功:後抖--雙臂交合打尾閭,令尾閭開;打夾脊、胸門開、大腦開應有其一。
。。旋肘貼肋:夾肘、掌立,兩手向外內轉,令胸門一開一合,術稱「肘後飛晶」。(下略)

二、一傳人註述

(一) 立春日練法,由「加重身」(俗身)練法,過渡至「輕身」練法,合雨水日練法,氣化春雨,川流軀體也。

(二) 驚蛰日練法,其預備式改為「掌按指翹」四十九次,術名:「貫氣法」。無非「大陵、陽池」一對寶「做得到位」,功者務請注意腳下反應。驚蛰日吐納功「一以貫之」,納氣「腳掌塌地」改為「腳心塌地」,而吐氣改為「腳掌塌地」,此一前一後腳底反應,術名:「滑珠或移火」,兩腿如火柱,一柱而擎天。

(三) 「如來手」:「鬆柔綿活開」,「活開」脊背「風門穴」,配合「服氣之法」,使「膀胱、命門、肚臍」三火聚一此則求煉「胸襟臍量」之過程,外丹功邁入新的「功境」,知者「捻花一笑」,「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應有更深切的體會了!

以上,個人功境、體會不一,緣者看看就好!

伍、結語

一、法華偈云:「六萬餘言七軸裝,無邊妙義廣含藏;白玉齒邊流舍利,紅蓮舌上放毫光;喉中甘露涓涓潤,口中醍醐滴滴涼;假饒造罪過山嶽,不須妙法兩三行。」

二、大師教誨:外丹功的求功,指導員必須按照《外丹功功境昇華》的「層進之則」習鍊,場地祇教授「外丹功初境」達到健康快樂,內場領航者自身更須嚴格遵守「層進之則」習鍊、深究,傳習領航「簡單的對竅」足矣!切勿污染、滲雜他功,紊亂了外丹功的昇華層進之則,於己於人兩不相害。

三、「不迷性自住,性住炁自回」(編註:詞句來自《呂祖百字碑》):造詣外丹功「由階而境」或在其中。所謂「功境」,許是「如光如影」、「如波如浪」,真性不迷,方是究竟。轉凡早覺,悟開色身「傀儡」,「放下」則自然「超凡」,眾生(同好)福緣咎由自受爾!知乎!

感念:大師昊天之恩澤!由寶島北中南三區,進而普及海內外善緣俱足之同道同門。

有緣同好們:一體感恩「前人種樹之德」!

(本篇完)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相關網站

張志通大師獨立文章列表

丹功同道個人文章心得分享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