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腿部按摩-外丹功附功(按摩功)彙編

四、腿部按摩,外丹功附功(按摩功)彙編,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述,財團法人張志通紀念文教基金會彙編,2025.11.18 發行。

回到目錄〉 

四、腿部按摩

四-01、甩手踏步

動作:手心相對甩手,同時腳心踏步,左、 右手與腳各18下或36下。

功效:對內腎功能有效,兩手對甩可散氣及舒活全身筋骨,踏腳心可散氣及舒活腿部筋骨。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外丹功穴道按摩說明》)

(編註:有些場地改為:左腳9下、右腳9下、左腳9下、右腳9下)

四-02、扳腳掌

動作一:右手搭在左肩,稍仰頭,左手扳左腿(腳掌、腳板、腳尖)。

動作二:左手搭在右肩,稍仰頭,右手扳右腿(腳掌、腳板、腳尖)。

功效:煉脊骨、骨髓、煉脊骨有力。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編註:扳腳掌又可稱為壓大腿大筋、扳腿)

四-03、蹲身握膝

動作一:雙脚內肩寬,(1)身體蹲下,雙手握住膝蓋。(2)再站起來,來回做幾次。

動作二:雙脚內肩寬,(1)脚趾蹺起俯身,雙手握拳放在雙脚掌前。(2)脚掌放平,身體復正。(3) 再蹲身,兩手按膝蓋,再握拳著地,再起身,又按膝蓋,多做。

功效:煉腰、胯、膝、踝,活動自如。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四-04、壓膝後大筋

動作:半蹲,雙手壓雙膝後大筋。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四-05、搓膝蓋/拍膝蓋

搓膝蓋一:

動作:兩手心先搓熱,身體半蹲,兩手心上下搓膝蓋,不使力,上下算一次,計18次(或36次),搓熱為止,並熱敷數秒。

功效:可改善骨刺、膝腿酸痛,健腳力。

搓膝蓋二:

動作:膝蓋風濕患者,每天睡前坐床上,稍使力摩擦膝蓋一百下。肚脹、膀胱不舒服、老人夜頻尿者,睡前坐於床上腿伸直,右腳彎曲置左膝上以左手扶住右腳,右手上下搓腳心(或用小木棒輕輕敲打腳心),計99次。左腳亦同。

拍膝蓋:雙手拍打兩個膝蓋九次。

功效:改善膝蓋風濕。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外丹功穴道按摩說明》)

(編註:搓揉或拍打膝蓋時的相關穴道包括:鶴頂穴、犢鼻穴、陽陵泉穴)

 圖4-01:鶴頂穴。資料來源:改繪自醫砭。鶴頂穴屬經外下肢奇穴,位在膝上部,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因膝關節狀如仙鶴之頭頂,穴在髕骨頂端,故名鶴頂;此穴功效:兩足癱瘓無力,鶴膝風,腳氣,膝關節痠痛。

 圖4-02:犢鼻穴。資料來源:改繪自醫砭。犢鼻穴屬足陽明胃經,位在膝部,屈膝時,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處;此穴功效:祛風濕,利膝關。

 圖4-03:陽陵泉穴。資料來源:改繪自醫砭。陽陵泉穴屬足少陽膽經,位在小腿外側部,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今作膝下二寸;此穴功效:疏泄肝膽、清利濕熱、舒筋健膝。

四-06、踢小腿肚

動作:用左、右脚背踢拍後小腿肚,交互做數下(九次)。

功效:全身舒服。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四-07、踢踝骨

動作:雙脚背交叉互踢外踝骨。

功效:精神復立起來。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四-08、白馬捲蹄

動作:抬脚掌,往後面用脚後跟踢自己臀部、膝蓋向地,左右邊各九次。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編註:白馬捲蹄有些場地又稱為白馬點蹄)

四-09、翻足踝

動作:翻足踝(不能往後踢),左足上提外翻,眼睛尾看外踝骨,右足亦同,左右交換各九次。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相關網站

張志通大師獨立文章列表

丹功同道個人文章心得分享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