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4的文章

指導師兄輔導復習「預備式」要點

圖片
指導師兄輔導復習「預備式」要點,世界丹功宗師張大師志通講述,弟子摘錄,《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第28頁。 (一) 兩腳平行:使五臟不受力,調和五臟。 (二) 扣齒:扣齒要輕,免得晚年早掉齒。 (三) 含唇:面帶笑容,使氣不外溢。 (四) 舌頂上顎:通任督兩脈。 (五) 食指微翹:開電門,通腎氣。 (六) 虎口打開:通肺經,增肺活量。 (七) 鬆小腹:使橫膈膜下降,五臟鬆。 (八) 兩眼平視:意無意,看全面,使心平氣和。 (九) 收下顎:使意頂百會,脊骨節節串如九曲珠。

預備式圖說

圖片
預備式圖說,世界丹功宗師張大師志通講述,《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第28頁。 (一) 骨節間之穴道稱為「骸」,速度快生電波使身感酥酥,丹功久練成道身,俗身化為道身,即化仙骨。 (二) 修道,身上有仙骨為遺傳基因,修練氣不在骨頭出入,使先天氣灌入骨髓。 (三) 天地來源為何?身體來源為何?屬內丹功範疇,屬修練、學術兩合。

變心篇釋義

圖片
變心篇釋義,世界丹功宗師張大師志通講述,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第27~28頁。 (一) 人心為環境所迫改,如孟母三遷。習丹功變心歸善,於天道修練己身,於人道造福人群。 謹言慎行外丹功之本旨。 (二) 女工吃素積錢送人身體不夠營養,影響下代身體不好、此為環境所迷。 (三) 聽國樂心安,莫札特、貝多芬音樂使人開智。 科學、藝術活動可參加,政治性演講不可參加,否則心裡起造反之心,其使群眾心理不平,利用大家達其目的。 馬其勒(諾)法國戰線,三代傳情報,音樂解防,其花園變軍事堡壘。諾曼第登陸,美國二十八歲研究,五十多歲用上。 (四) 社稷之存亡固亦見於胸中,蘇秦見趙潤此篇有假不能看。人心之變易為人所乘,要天道之美,不要逸樂,放棄自身享受,免得子孫受苦。 (五) 常人腳心出汗稱汗腳,過三十五歲汗腳無,為「雖壯有損」。生病曰:「刑」,人到六十曰:三秋之年。身受損如行屍走肉,生不如死。 (六) 有財產留著己用,否則晚年別怨。 (七) 外丹功「陰化陽」返老還童,無懷人(外丹功古道家)曰:『長生果』也!見「長生果」書即與外丹功有關。 (八) 默數一到九,不數十,九為最高數。皇帝寶座稱:「九五之尊」,九最高數,五為中央,南面王,面臨天下。 利用一到九默數字使先天氣帶上來。 (九) 「施化己身」即「捐身」,「委志歸虛」為站著練,先天氣發動,全身無使力,去雜念,靜待先天氣。 (十) 身體健康刑消逝,無懷人丹功首篇丑曰:『病曰天刑,健康曰德。』。 (十一) 發脾氣心、肝、肺、腦、五臟先受刑,忍耐則五臟安。火燒功德林剎那間,發脾氣要有限度,學聖人之性,不發脾氣。 (十二) 馬來西亞怡保(或檳城)肉身臥佛能吸人身陽氣。如習練外丹功陽氣練至百分之八十,則陰氣遠遁,死神告知死期,預示子女,死時快樂。人死往何處,屬內丹功範疇。

台中體育場第十九期指導員研習班紀要

圖片
台中體育場第十九期指導員研習班紀要,世界丹功宗師張大師志通講述,《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第20~27頁。 一、預備式 (一) 兩腳站立內肩齊,引動先天氣(腎氣、中氣、真氣),活絡陰蹻、陰維、陽蹻、陽維脈。 (二)方位及時間: 面東:夜間十二時至中午十二時。 面南:中午十二時至下午一時。 面西:下午一時至夜間十二時。 不面北。 (三) 清晨面東練功,太陽東升,紫氣東來。陰沉天或夜氣凝重於避風處練功,迴避風口或在屋內為是。斯時,不宜行房,否則生子短壽、不安、勞苦。惟晴天可於夜間露天練功。清晨四點鐘天剛拂曉,此時紫氣擴大,直到太陽光出現,紫氣才消失。 (四) 天上滿天星或出月易得紫氣,植物草木得之可潤草木,男同道得之臉色發光、益晶液。 預備式經由鼻、口、皮膚吸收紫氣與呼吸合,滲入五臟、骨骼、血液,道家取名『慧人』,若開大智慧則稱『慧心』,佛教稱為『定慧』。 (五) 漢朝正后居宮必朝(昭)陽,稱『朝(昭)陽正宮』。外丹功與朝氣一合稱為『朝陽之氣』,血液、筋肉得之受潤,此謂之『福自天來』。若吾人身陰氣重不能得,須多積陰德。『接福迎祥』為道家術語,能化險為夷。 (六) 食指微翹指頭往下用以通腎、開先天氣,指頭往上屬內丹功範疇,須注意指頭位置。 佛教、道教有打手印、掐訣、念咒,如同發報機似,「五鬼搬運」指頭往上打電報給神鬼,道家則迴避「打手訣」。 (七) 「扣齒」要輕,如太重晚年早掉牙。唇微閉、舌舐上顎生口水,道家稱「玉泉」,嚥下小腹大補氣、腎。外丹功換式時嚥口水入小腹稱「大補金湯」。如口水不足,應注意是否肝、腎氣不足或有肺疾。 (八) 目平視,如習練外丹功三年先天氣仍不能發動,應注意是否癌症、肺病、腎虛或肝病,須先治好才能發動先天氣。除癌症外,其餘三症先天氣發動後可漸癒。 (九) 「心膂」:「心」即心,「膂」指脊骨,為督脈、中樞神經所在。人身前為「宮」,後為「關」,「玉枕」、「夾脊」、「尾閭」稱「三關」。 初習預備式對健康有益,暫不提功境,待健康後,再求功境。 二、面東龜息吐納功 (一) 五臟為心、肝、脾、肺、腎,掛於脊骨之上,五臟健康則壽長,否則壽短。 (二) 「納」吸氣至小腹,小腹又稱「下丹田」、「海底」,為蓄氣之鼎爐。納要綿(不硬、無力)、柔(細長)、鬆、勻。 (三) 「吐」即呼氣,吐氣撮口吐,嘴呈尖狀似。如開口吐為肺部呼吸,非吐納。「吐納」非「吹氣」,「...

台中體育場第十六期指導員研習班紀要

圖片
台中體育場第十六期指導員研習班紀要,世界丹功宗師張大師志通講述,《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第14~19頁。 引言 外丹功古人曰:「養生功也。」,內丹功古人曰:「體養功也。」,後人稱謂:「養生術也。」。煉氣、養氣二者俗曰:「養生之道。」,外丹功古人曰:「養生功也。」。 一、預備式 (一) 兩足開立與內肩齊,腿彎一至二指間,全身不使力,胸腹放鬆,呼吸自然,五臟放鬆。 (二) 頭頂正、收下巴、舌尖舐上顎、微叩齒含唇、目平視、兩胳膊垂放兩腿側、手背向外、食指外翹、肩至手指放鬆、全身骨頭放鬆,靜待先天氣發動。 (三) 先天炁沒來,亦可自行抖動,當做外丹操練習,對身心健康也是有幫助的。 (四)外丹功之先天炁如電波般,可將輕微疾病消除,或把潛伏在五臟的疾病逼出來,逼出後,立即就醫治療。 (五)外丹功預備式頭頂天,足踏地,有其奥妙存在;頭頂天:得天之精,足踏地:接地之華。 預備式得天之精、接地之華是為敬天地之功而獲天地之精華,將俗身轉道身,非同小可。必須誠心正意,服裝儀容端莊練習,不可當成一般的體育活動練習。 疾病產生的三大原因: (一) 由於基因遺傳的。 (二) 屬先天性:母體懷孕時傷害了胎盤。 (三) 屬後天性:出生後環境刺激,疾病潛伏體內。 二、面東龜息吐納功 (一) 納氣(吸)綿綿,吐氣(呼)柔柔。何謂綿?不使力謂之綿;何謂柔?細長謂之柔。行龜息吐納功時,切要「吐納綿柔」,納滿後立即吐淨,不可保留。吐和納時五臟宜輕爽,不可緊張。 (二)海底曰少腹即叢毛處,叢毛上至臍稱小腹,臍以上稱為大腹。清曾國藩每日申時氣必歸海(即小腹)。 修道要「悟」,生而知之上也,學而知之次也。「悟道」上也,「問道」次也。 (三)古人曰:「納生吐死」,即納氧氣,吐炭氣。天空中尚有一種物質,道家最害怕,日落天黑後飄落地面,可致人疾病,名曰:「黑死氣」。清曾國藩讀詩書,率兵打仗,平日其夜不出門,就是怕「黑死氣」襲身故。夜不出門,古賢人修養功也。 三、蹲身甩手百壽功 (一) 後甩柔和、不濁,前甩綿靜。狀如:「後甩如飄雪,前甩如落葉。」 (二) 前甩,後甩時脖子要直(如頂物),最忌縮脖子。甩手功可練食道、氣管,咽喉健康才能發圓韻之音,女子練好甩手功其聲如鳳鳴。「鳳鳴於崗,天下太平」,其聲美妙, 傳說臥床病人聽到鳳鳴即可痊癒、起床。 (三) 初學者,兩手向身後抖時,手抬愈高愈好,其益處可使脊背群活...

《莊子.在宥》原文

圖片
編註:《莊子.在宥》是指《莊子》 第十一章〈 在宥篇〉,《莊子》是道家典籍,在道教又稱為《南華經》或《南華真經》,分內篇與外篇,由莊周所著,〈在宥篇〉歸於外篇;莊周為戰國時期宋國蒙人,為春秋末期老子思想的繼承者與發展者。對於莊子一書的解譯,一般較多人參考的,是由郭象註,成玄英疏的《 南華真經註疏 》,此註疏仍是文言文所撰寫,但內容確實是值的參考的。 原文 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在之也者,恐天下之淫其性也;宥之也者,恐天下之遷其德也。天下不淫其性,不遷其德,有治天下者哉 ? 昔堯之治天下也,使天下欣欣焉人樂其性,是不恬也;桀之治天下也,使天下瘁瘁焉人苦其性,是不愉也。夫不恬不愉。非德也。非德也而可長久者,天下無之。 人大喜邪?毗於陽;大怒邪,毗於陰。陰陽並毗,四時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傷人之形乎 !使人喜怒失位,居處無常,思慮不自得,中道不成章。於是乎天下始喬詰卓鷙,而後有盜跖、曾、史之行。故舉天下以賞其善者不足,舉天下以罰其惡者不給。故天下之大不足以賞罰。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終以賞罰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而且說明邪?是淫於色也;說聰邪?是淫於聲也;說仁邪?是亂於德也;說義邪?是悖於理也;說禮邪?是相於技也;說樂邪?是相於淫也;說聖邪?是相於藝也;說知邪?是相於疵也。 天下將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天下將不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乃始臠卷愴囊而亂天下也。而天下乃始尊之惜之,甚矣天下之惑也!豈直過也而去之邪!乃齊戒以言之,跪坐以進之,鼓歌以(人舞)之。吾若是何哉? 故君子不得已而臨蒞天下,莫若無為。無為也而後安其性命之情。故貴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托天下;愛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故君子苟能無解其五藏,無擢其聰明;尸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從容無為而萬物炊累焉。吾又何暇治天下哉! 崔瞿問於老聃曰:「不治天下,安藏人心?」老聃曰:「汝慎無攖人心。人心排下而進上,上下囚殺,淖約柔乎剛強,廉劌雕琢,其熱焦火,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間而再撫四海之外。其居也淵而靜,其動也縣而天。僨驕而不可係者,其唯人心乎! 昔者黃帝始以仁義攖人之心,堯、舜於是乎股無胈,脛無毛,以養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為仁義,矜其血氣以規法度。然猶有不勝也,堯於是放讙兜於崇山,投三苗於三峗,流共工於幽都,此不勝天下也。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駭矣。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畢起。於...

《修真傳道集》全文

圖片
《修真傳道集》,《 呂祖全書 》第二十九卷、第三十卷,共十八章,正陽真人鍾離權(雲房)著,純陽真人呂巖(洞賓)集,華陽真人施肩吾(希聖)傳。十八章各章名稱依序如下:真仙、大道、天地、日月、四時、五行、水火、龍虎、丹藥、鉛汞、抽添、河車、還丹、煉形、朝元、內觀、魔難、證驗。第二十九卷為上部(篇),包括第一章至第十章,第三十卷為下部(篇),包括第十一章至第十八章。《修真傳道集》又稱為《鐘呂傳道集》。 編註 依據維基百科的資料,虞廷十六字,又稱虞廷十六字訣、十六字心傳、十六字心法,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四句十六字。出自古文《尚書·大禹謨》。 依據《列子》中之《天瑞》篇中所述,道家講宇宙開始之初分成「四太」,分別是「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其後宋儒周敦頤在《太極圖說》說了一句「從無極到太極」,所以四太之後又增加了下一個階段為「太極」,所以道家講「五太」,是從無極過渡到天地生成之前的五個階段。太易又稱為無極,是指完全空無,炁尚未出現的階段;太初是指炁(稱為先天一炁)出現了,但無形無質的階段;太始是指形出現了,而人的感官仍無法察覺,但無物質,所以是有炁有形但無質的階段;太素是指原始物質出現了,但未成體,所以是有炁有形有質的階段;太極是指內有陰陽但是陰陽未分的階段。 而太極之後的下一個階段則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別五運、定六氣、聚七寶、序八卦,八卦生萬物,亦即陰陽分,天地就開始慢慢衍化產生了,請參閱第三章《論天地第三」的說明。 兩儀指陰與陽;四象分別為太陰、少陰、太陽、少陽;太陰(水之精)為月,太陽(火之精)為日;五運是指木、火、土、金、水(此為順生;金、木、土、水、火,此為逆剋);六氣是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可對應至手足三陽與三陰經脈);八卦為、乾、震、坎、艮、坤、巽、離、兌。 日乃為(四象中之)太陽之精所成,又因日中有黑點,此黑點為陰,是為真陰,所以成為陽中藏陰,此乃離卦之象;又,月乃為(四象中之)太陰之精所成,又因月中有光,此光為陽,是為真陽,所以成為陰中藏陽,此乃坎卦之象。因此,宇宙上為天乾,下為地坤,而左右為日離、月坎。 呂祖全書修真傳道集小序 昔虞廷十六字,為傳心之祖。嗣後孔門授受,亦止一貫一言。若是乎傳道固無庸多說也。然 子貢曰:「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中庸》一書所述 仲尼之言,多《論語》所不載,意當時性...

《黃帝隂符經》全文

圖片
《黃帝隂符經》,轉載自「 黃帝隂符經,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神仙抱一演道章(上卷)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發殺機,斗轉星移;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練,謂之聖人。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註:有些版本無有此句) 富國安民演法章(中卷)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也。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不能見,莫不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強兵戰勝演術章(下卷)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天之無恩而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至樂性餘,至靜則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死者生之根,生者死之根。恩生於害,害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道德經》全文

圖片
《道德經》全文,共81章,作者:老子,轉載自「 《道德經》,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章次名稱為「河上公」所編定。 編註  《道德經》是本會部落格官網所收錄的「 典籍 」之一。  可參考外部連結的《 道德經注釋 》的解析,是由清朝的黃元吉所撰述。 《道德經》第一章的譯文解析,可參閱「 《道德經》第一章《體道第一》譯文及解析-正覺堂班-廖本洋-2022.05.26 」一文的說明。 《道德經》第十章的譯文解析,可參閱「 讀老子煉功夫-道德經第十玄德章-高雄市-呂正心-2017.12.05 」一文的說明。其中,本文第十章的名稱為《能為章》與呂正心前輩所述的,《玄德章》有所不同,可能是所採用的《道德經》版本不同所致,但內容卻是相同的。 《體道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養身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安民第三》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無源第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虛用第五》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成象第六》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韜光第七》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易性第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運夷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能為第十》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

呂祖全書列表

圖片
呂祖全書列表。 編註 要特別注意的是,我們本會是一個練外內丹功的團體,所以,所有的功架與練法都應該要以張志通大師所傳的外內丹功為主,此處會列出相關祖師大德的典籍,只是因為可能我們在練丹功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疑問,而在張志通大師相關著作中,無法找到明確的解答時,我們才往祖師大德的相關著作中來找答案了。而且祖師大德們的著作中,很多都是與內丹功有關的,是進階的練法,也就是說,因為往往自己的功境與條件尚未具足,所以是不可以隨便就跟著練了,這很有可能是會出問題的。所以我們去讀祖師大德的著作時,只是為了要去理解其「道理」,而非是直接跟著練所提到的「練法」的,這是外內丹功同道們在此處閱讀典籍時,一定要有的基本認知 。  依據《增補本》第103頁~第104頁,張大師說:鐘離子(即鐘離權祖師)之陽神超內院返天宮之法有十二科,分別是,「匹配陰陽」、「 聚散水火」、「交合龍虎」、「燒煉至藥」、「肘後飛金晶」、「玉液還丹」、「玉液鍊形」、「金液還丹」、「金液鍊形」、「朝元鍊氣」、「內觀交換」、「超脫分形」。外丹功丹冊與上述十二科中有(些)不同,但道殊(途)同歸也。例如,外丹十二式(第一境)目的健康身心之功境足矣!再求外丹功之第二境深造,其造境裏藏有:匹配陰陽」、「 聚散水火」、「交合龍虎」、「燒煉至藥」、「肘後飛金晶」、「玉液還丹」、「玉液鍊形」、「金液還丹」、「金液鍊形」、「內觀交換」。 也就是說,呂祖全書中所記載的鐘離子之十二科(記錄在《靈寶畢法》),其實某些內容,其道理之運用已包括在外丹功的十二式來體現了。這也意謂者,往往呂祖全書所述的只是道理,至於實務的煉法是沒有詳述的,亦即,到底是採用動功還是靜功,還是什麼樣的煉法也就沒有明講,而且口傳心授的部份,是一定沒有出現在呂祖全書中的。因此,我們看祖師大德的文章時,主要是要先看其所述的「道理」,而不是直接就跟著去練習了,這往往會存有很大的風險的,這是讀者一定要特別注意的。 我們外丹功的十二式是依據丹冊而來的,功架動作都是很明確清楚的,所以照者張大師所傳出來的功架來修煉是不會出問題的,而且這十二式所隱含的道理,也是與祖師大德所著述的內容是殊途同歸的,也就是說,這就是丹鼎派一脈相傳下來的道理,所以當我們在外丹功十二式上對於理論上有些不瞭解時,是可以參考這些祖師大德的文章的。 在丹冊上常看到的「無懷人」據傳指的就是鍾離權祖師爺 。目前可以...

典籍

圖片
一、前言 丹功祖師大德們的著作非常的豐富,都是重要的心得報告,對於學習丹功者來說,皆具有提點與指引的作用,故讀者們皆應盡可能的詳參祖師大德們的著作,尤其當遇到不明暸的地方,手上所閱之書也找不到答案,甚至是對書中所述有所疑惑不解,又找不到人可以解惑時,更要去閱讀祖師大德的經典著作,如此往往就能夠豁然開朗。 要特別注意的是,我們是一個練外內丹功的團體,所以,所有的功架與練法都應該要以張志通大師所傳的外內丹功為主,此處會列出相關祖師大德的典籍,只是因為可能我們在練丹功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疑問,而在張志通大師相關著作中,無法找到明確的解答時,我們才往祖師大德的相關著作中來找答案了。而且祖師大德們的著作中,很多都是與內丹功有關的,是進階的練法,也就是說,因為往往自己的功境與條件尚未具足,所以是不可以隨便就跟著練了,這很有可能是會出問題的。所以我們去讀祖師大德的著作時,只是為了要去理解其「道理」,而非是直接跟著練所提到的「練法」的,這是外內丹功同道們在此處閱讀典籍時,一定要有的基本認知 。 本文所列之典籍大都是當時的原文,往往是以文言文來撰述,並沒有白話文的註釋版本,所以讀者可以自行在網路上搜尋相關的白話文註釋版本。 二、基礎典籍 「 《道德經》全文 」。 (可參考外部連結的《 道德經注釋 》的解析,是由清朝的黃元吉所撰述。) 「 《周易參同契》全文 」,本書被道家/道教的外丹和內丹派都視為是重要的著作,轉載自「《周易參同契》,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周易參同契》全文及譯文 」,此為連結至外部的網頁文章,讀者閱讀時一定要自行判斷其譯文的合理性,先只當作為一種參考的譯文即可。 「 《抱朴子》全文 」,此超連結是連結至「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的網站,本網頁是一個目錄。《抱朴子》為東晉時期葛洪所著,分為內外兩篇,後來被道教/道家作為經典。其中《內篇》是葛洪對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煉方法的闡述,而《外篇》主要是對葛洪生平的自述和談論社會上的各種事情。對於丹功同道而言,可先閱讀《內篇》。 「 《抱朴子》内篇全文及翻譯 」,此超連結是連結至外部的網頁,是簡體字版本,由於《抱朴子》的用字遣詞比《道德經》與《周易參同契》更加的艱澀難懂,若讀者在未找到一個權威的譯文之前,讀者可先行閱讀該文章來進行參考,但讀者一定要自行判斷其譯文的合理性。 「 《黃帝隂符經》全文 」,此超連結是連結至「 黃帝隂符...

外丹功資料參閱應注意事項

圖片
外丹功資料參閱應注意事項。 一、閱讀外丹功資料應有的態度  外丹功資料都是前人的心血結晶,特別是祖師爺與張志通大師的著述,更是寶中之寶,絕不可輕忽,應視為經典而待之。以前外丹功只單傳、秘傳,是不公開普傳的,張大師悲天憫人,並受到祖師爺的指示,所以普傳外丹功,讓全民身心健康,所以對於祖師爺與張大師所傳的外丹功資料,絕不等閒視之。 佛門近代大德印光大師,曾說過:「一分誠敬得一分收獲,十分誠敬得十分收獲」。參閱外丹功的資料時,亦應抱持恭敬、誠敬的待度;絕不可以吊兒鋃鐺,心不在焉,胡亂參閱的態度,那不會能真的受益的。 凝心、專心、真誠、恭敬、誠之又誠參閱外丹功的資料,必定會有收獲的。 二、絕不可拿外丹功資料行私利與不公不義之事 張志通大師警言大意:煉外丹功絕不可以摻雜他術,後果自負;煉外丹功不可以自行改變功法,甚至自立門派,此為欺師滅祖之舉,後果自負;若他人偷用外丹功的東西,東拼西湊,另創派別,甚至以此斂財,若煉出毛病,後果自負。 外丹功一脈相承源遠流長,是經過五千年傳承下來的功法,理論與實務完整,千錘百煉,是去蕪存菁後的功法,已經將一些會造成後遺症的煉法皆排除了,所以若隨意在現有的功法上,任意再加上他術,或改變功法,那就是自討苦吃,後果自負了。 歷代外丹功原本是不公開普傳的,是要找到品性優良以及有足夠根性之人進行秘傳的,而張大師悲天愍人,公開普傳外丹功提倡全民體育,但全民體育外丹功實為外丹操,只求後天氧氣,氣血通暢,即可獲致健康快樂。而對於有德性之人才教授進階能夠發動先天氣的外丹功。 因此,對於張志通大師的相關著述,讀者絕不可以拿來進行斂財、行私利,或行不公不義之事,若是如此,那就要背負因果,後果自負了。例如現在許多所謂的「某某氣功」,一看就知道是偷用外丹功的東西,並進行更動,更加入一些奇怪的動作,甚至為合理化這些動作,事後才去找相關道家的典籍來補足其理論,這是欺世盜名之舉,不倫不類,這是要背負因果的,而創立者與追隨者,後果就要自負了。

功架與口令之採用說明

圖片
功架與口令之採用說明。 一、煉功的順序 一般所謂習煉之「外丹功」,泛指習煉「活根門」、「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十二式)」、「附功(按摩功)」。 而不同的班別,習煉的順序有些不同,在場眾班、初級班的煉功順序為: 活根門」、「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十二式)」、「附功(按摩功)」;而在進修班的煉功順序為活根門」、「外丹功(十二式)」、「漢導引強身功」、「附功(按摩功)」。 二、根本功架-基本教材  二-01、基本說明 所謂根本功架,或稱為原始功架或基礎功架,指的是最原始的功架,亦即,是當初張大師依據丹冊所編製最早的功架。亦即,所有的班別,例如,場眾班、初級班、中級班、進修班、造詣班,所有的功架的根源,都是此一根本的原始功架。 依據此一原始功架,張大師撰述編制了兩本基本教材: 《 外丹功圖解(台中體育場版) 》以及《 外丹功圖解(教育部版) 》。 依據原始的功架所編製的基本教材,是由張大師所撰述的,所以是最沒有爭議的功架,場眾班與初級班皆適用。   二-02、《外丹功圖解(台中體育場版)》 《 外丹功圖解(台中體育場版) 》,只說明外丹功十二式的功架。此一基本教材屬於全民體育教材,張志通著,本書全名「全民體育外丹功動作圖解教材」,台灣省立體育場、台灣省國民體育委員會編訂,民國七十(1981)年初版,民國一○三(2014)年十一月再版,甚至各縣市的外丹功學會與協會皆自行翻印再版多次。 二-03、《外丹功圖解(教育部版)》 《 外丹功圖解(教育部版) 》,內容包括,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十二式、附功(按摩功)的功架。 外丹功圖解(教育部版),張志通大師撰述,教育部爲推廣全民運動所著之教材,民國七十二(1983)年初版,民國九十一(2002)年二月五日翻印。 此教育部版本可視為是民國七十(1981)年出版的《外丹功圖解》的延伸版,新增了《漢導引強身功》與《眼部穴道按摩功》。其中原本書名並無「(教育部版)」之名,此處加上此一括弧是為了區別《外丹功圖解》一書之名。 二-04、不同功架動作之說明 隨著班別的不同,以及功境層次的不同,所要煉功的重點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功架的動作內容是有可能會隨之調整的。 再者,張大師在世傳授丹功20年,會因不同弟子、同道個人之不同特性、根性以及功境晉程,故傳授不同的動作與功架,此種不同的功架動作,應也只是適合該特別的同道而...

張大師傳授精工之法-外丹功十二式口令教學

圖片
張大師傳授精工之法——外丹功十二式口令教學 傳授:世界丹功宗師 張志通 講述:中華民國(台灣)中華外內丹功總會執行常務理事 劉泰造 整理:高雄市中華外內丹功運動協會理事長 呂正心 時間:2013.12.01 預備式 式 別:預備式 名 稱:預備式 口令: 一、兩胳膊肘轉向前。 二、(1)、(2)、(3) (1)直腰蹲身。 (2)提膝跨步內肩齊,兩胯移中線。 (3)以腳立身。 三、其他功架一秒完成。 四、食指一翹,靜待先天氣蠕顫抖動。 五、兩手肘以下鬆直垂地,炁直養而無害,炁走主流。開始沐浴溫養。 六、全身保持鬆、柔、綿。 鬆:不硬為鬆。 柔:不斷為柔。 綿:無力為綿。 越鬆、越柔、越綿越好。 第一式:面東龜息吐納功 式別:第一式 名稱:面東龜息吐納功 口令: 一、提左手貼小腹、提右手貼左手背。 二、納氣:膝蓋稍彎,同時微抬頭納氣到小腹,一秒不停,俯身吐氣。 三、吐氣:俯身45度,嘴微縮1/3吐氣,吐完,一秒不停,抬頭就納。 四、 納氣綿綿,無力為綿;吐氣柔柔,不斷為柔。 五、納氣、吐氣時間相等,依個人肺活量3~5秒,不超過6秒,不閉氣,不壓氣。 六、九息後,兩手自然放下。 第二式:蹲身甩手百壽功 式別:第二式 名稱:蹲身甩手百壽功 口令: 一、直腰蹲身,左腳提膝跨步外肩齊,兩胯移中線,膝蓋對腳面。 二、提左手、平伸、立掌,同時右胳膊肘轉過來。 三、左手移中線,掌心對胸口,提右手輕壓合谷穴(1、2)。翻腕(1、2),虎口相對,自然分開。 四、蹬地甩手,不使力,一秒不停,甩回來。(做九次)。 五、前抖…停。 六、左手領過來,再壓合谷穴,後甩,俯身45度,後抖…停。 七、甩回胸前同時立身,兩手自然放下。 八、直腰蹲身,左腳提膝收回內肩齊,以腳立身。  第三式:翼臂足翹一妙功 式別:第三式 名稱:翼臂足翹一妙功 口令: 一、兩胳膊肘轉過來,平端合掌。 二、下巴微收,頭頂正,兩眼平視,兩手自然平分,腳尖翹起來。 三、掌按指翹九次,同時腳尖勾一勾。 四、先天氣蠕顫抖動,炁由左手經過胸部到右手來回走。 五、停~,腳尖放下。 第四式:疊指為拳神秘功 式別:第四式 名稱:疊指為拳神秘功 口令: 一、兩手疊指為拳。 二、兩拳平耳對肩,往地上輕擰拳九次。 三、兩拳上提,頭上繞半圈下來,過耳垂繞一圈上去,不快也不慢,一秒不停。 四、停~,兩手停在肩前,兩手鬆開,自然放下。 第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