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腿紀要-李雲漳

彈腿紀要,作者:高雄鳳山國小校長李雲漳。(一傳人整輯之「外丹功前期師兄姐之研究心得分享(三)」) (感恩並珍惜李校長!概述國術彈腿當年篳路藍縷之開創歷程,並將心得「無私分享」,同沐 大師恩澤! 一傳人啟。) 前言 民國七十四年八年至七十九年八月期間,個人在省立台中體育場擔任彈腿助教(後因結婚生子,家事忙碌,未再前往),隨一代宗師張志通大師研習彈腿,擔任助教期間,大師對我期盼甚殷,可惜個人資質魯鈍,個性疏懶,未能將彈腿功夫發揚光大,有負大師教導栽培之恩。 張志通大師善通臂拳、彈腿、內外丹功,與我在花蓮師專求學時,國文老師王德勝教授為同門師兄弟,其武術造詣與輩份,不僅在台灣高人一等,在大陸亦堪稱是國寶級人物。外丹功國內外研習者眾,曾是國內及華人世界最大的社團,出色的弟子亦不在少數。可惜通臂拳與彈腿沒有完整流傳下來,在所有研習彈腿師兄弟中,個人可說帶藝學藝,師專求學時擔任國術社社長,鑽研螳螂拳,曾有兩位省立台中體專學生要報考體育學院研究所,請求張志通大師教導拳腳與兵器(時大師在體專兼課),大師因忙碌抽不出身,責令我教導,我戒慎恐慎完成任務。 對於彈腿我不敢說比其他研習者有深入的體悟,但我願將個人所做的筆記和心得原原本本的呈現出來,與喜愛武術的人分享,以紀念與張志通大師的一份緣,也希望彈腿功夫能夠永久流傳下去。 壹、提要 (一) 外丹功卻病延年(煉肉體),內丹功進道通神(煉靈魂)。 (二) 彈腿回人曰篩海腿。篩海者仙人也,篩海腿即仙人腿。 (三) 國術對招要先走行門,過步眼。 (四) 拳隨手,手隨步。 (五) 彈腿的氣,氣力:元氣(動力)。勁(力出來後稱勁,在身體稱力。) (六) 天是一大天,人是一小天。 (七) 春秋曰武技,秦楚時曰擊技,漢唐曰武藝,宋元曰把藝,明清曰拳術,清末曰武術,民國十七年曰國術。(古籍曰技擊)。 (八) 功夫 → 耐力 → 火侯。武術 → 體育 → 道家。 (九)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十) 武者,止戈也。 (十一) 功夫:時間加上力量,唯有不斷的訓練,不斷的累積,水到自然渠成,勁到自然功成。 (十二) 得天之靈,接地之華,而為我用。 (十三) 古時稱武術名家曰武藝家,或大把式。 (十四) 功夫不在多在精,有獨招才是高手。 (十五) 功夫不只看功架,更重神氣。 (十四) 兒童誘練,年輕張練,老年鬆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