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5的文章

五、調和呼吸-外丹功附功(按摩功)彙編

圖片
五、調和呼吸,外丹功附功(按摩功)彙編,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述,財團法人張志通紀念文教基金會彙編,2025.11.18 發行。 〈 回到目錄 〉  五、調和呼吸 五-01、雙拳分合 動作:雙手握拳,提高與胸齊,指背相對合併,也做合併、分開動作。 功效:開肩寬、治五十肩痛(不要拉胸部)。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五-02、雙手調和呼吸 動作與功效一:雙手掌心相對在胸前,左、右分開(吸氣),左、右一合(呼氣),做數下。可開胸部,去悶氣。 動作與功效二:兩腋夾著,雙手掌心相對在胸前,左、右分開(吸氣),左、右一合(呼氣),做數下。兩腎、坐骨神經、尾閭舒適。 動作與功效三:雙手心向下,用內呼吸法,雙手像拍球似上下各九下,也配合呼、吸動作。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五-03、手心抱球上下運轉 動作:兩手心上下相對(似太極拳抱西瓜狀)。(1) 右手在上,左手在下,身子由右邊慢慢移轉胯到左邊時,改換(2)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身子由左邊慢慢移轉胯到右邊後,(3) 左、右手(上、下)交替相對手心(抱手)移轉身子。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五-04、炁運手心手背 動作一:雙手掌慢慢抬起45度,雙手心向胸前,發內炁運到手心(默數一),透到手背時默數二,數一手心,數二手背,再數一手心,數二炁到手背,同時脾臟放鬆發笑。連續做,(脾臟向臉孔發笑)。 功效一:脾臟舒暢,唇燥口乾就沒有了,皮膚會轉好。 動作二:手心相對在胸前,向二邊,開,吸氣到手背,合,呼氣到手心,多做。 功效二:兩胯同熱,炁行督脈。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五-05、轉肚臍提小腹 動作:轉動肚臍,小腹上下提動,不可用炁。 功效:肚皮會鬆軟,消肚子脹氣。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五-06、嗯聲 動作:嗯聲,氣由心窩往下到肚臍(丹田),連續發嗯聲出來三次。 功效:可消除心胸鬱悶之氣,胸、腹開朗。如果喉頭有痰由心窩發聲,聲到喉頭出,可化痰。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五-07、啍聲 動作:用哼聲由胸膛心口窩開始,邊哼聲(顫抖聲),邊引炁至小腹連做三次,停(倒下樓梯法),肚臍地方不帶炁轉數回。 功效:五臟舒服,全身舒服。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五-08、啍哈聲 動作:雙手掌心相疊,放在肚...

四、腿部按摩-外丹功附功(按摩功)彙編

圖片
四、腿部按摩,外丹功附功(按摩功)彙編,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述,財團法人張志通紀念文教基金會彙編,2025.11.18 發行。 〈 回到目錄 〉  四、腿部按摩 四-01、甩手踏步 動作:手心相對甩手,同時腳心踏步,左、 右手與腳各18下或36下。 功效:對內腎功能有效,兩手對甩可散氣及舒活全身筋骨,踏腳心可散氣及舒活腿部筋骨。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外丹功穴道按摩說明》) (編註:有些場地改為:左腳9下、右腳9下、左腳9下、右腳9下) 四-02、扳腳掌 動作一:右手搭在左肩,稍仰頭,左手扳左腿(腳掌、腳板、腳尖)。 動作二:左手搭在右肩,稍仰頭,右手扳右腿(腳掌、腳板、腳尖)。 功效:煉脊骨、骨髓、煉脊骨有力。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編註:扳腳掌又可稱為壓大腿大筋、扳腿) 四-03、蹲身握膝 動作一:雙脚內肩寬,(1)身體蹲下,雙手握住膝蓋。(2)再站起來,來回做幾次。 動作二:雙脚內肩寬,(1)脚趾蹺起俯身,雙手握拳放在雙脚掌前。(2)脚掌放平,身體復正。(3) 再蹲身,兩手按膝蓋,再握拳著地,再起身,又按膝蓋,多做。 功效:煉腰、胯、膝、踝,活動自如。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四-04、壓膝後大筋 動作:半蹲,雙手壓雙膝後大筋。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四-05、搓膝蓋/拍膝蓋 搓膝蓋一: 動作:兩手心先搓熱,身體半蹲,兩手心上下搓膝蓋,不使力,上下算一次,計18次(或36次),搓熱為止,並熱敷數秒。 功效:可改善骨刺、膝腿酸痛,健腳力。 搓膝蓋二: 動作:膝蓋風濕患者,每天睡前坐床上,稍使力摩擦膝蓋一百下。肚脹、膀胱不舒服、老人夜頻尿者,睡前坐於床上腿伸直,右腳彎曲置左膝上以左手扶住右腳,右手上下搓腳心(或用小木棒輕輕敲打腳心),計99次。左腳亦同。 拍膝蓋:雙手拍打兩個膝蓋九次。 功效:改善膝蓋風濕。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外丹功穴道按摩說明》) (編註:搓揉或拍打膝蓋時的相關穴道包括:鶴頂穴、犢鼻穴、陽陵泉穴)  圖4-01:鶴頂穴。資料來源:改繪自醫砭。鶴頂穴屬經外下肢奇穴,位在膝上部,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因膝關節狀如仙鶴之頭頂,穴在髕骨頂端,故名鶴頂;...

三、身軀按摩-外丹功附功(按摩功)彙編

圖片
  三、身軀按摩,外丹功附功(按摩功)彙編,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述,財團法人張志通紀念文教基金會彙編,2025.11.18 發行。 〈 回到目錄 〉  三、身軀按摩 三-01、按摩腎臟 動作:手心先搓熱,俯身四十五度(不低頭),兩手掌上下按摩兩腎(位於背脊兩側,涵蓋腎俞穴),計18次或36次,早、晚各一次。 功效:按摩後兩腎舒服、有活力。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外丹功穴道按摩說明》)  圖3-01:腎俞穴。資料來源:改繪自醫砭。長強穴屬足太陽膀胱經,位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門)旁開1.5寸處,約與肋弓緣下端相平;此穴功效:益腎氣、利腰脊、聰耳目。 三-02、蹲身十指插地 動作:雙脚掌合併、彎腰蹲身時,雙手十指插地,身復正,再做數次。 功效:煉內腎。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三-03、搖肩背 動作:彎腰俯身45度,全身放鬆,搖動肩背(似撈魚一手一手的撈動肩背)。 功效:治腰酸背痛。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三-04、轉脖子 動作:轉脖子,左右各七次。 功效:活動頸筋,活絡筋骨,活動經脈,使身子與腦部經絡順暢。腦部血管會一緊一鬆。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三-05、轉腰 動作一:身體放鬆站立,轉腰180度左右轉,手不要擺動。 動作二:雙脚肩齊寬,兩手背插腰,全身放鬆,不帶炁慢慢身子前後左右360度轉腰胯。 功效:治腰痛,腰(腹)舒服。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三-06、身體左右搖晃 動作:脚立內肩齊,原地(如不倒翁)身體左右搖晃擺動90度,如小仙鶴步,但不移動身體前進。如腰腎不舒服再做身體微蹲,用力抖跳尾閭以治腰酸背痛。 功效:煉脊樑骨功、治腰酸背痛。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三-07、立正 動作:立正姿勢,兩手垂大腿兩側,手中指伸直貼大腿側,脚大趾實心踏地。 功效:治心疾、退心火、心臟舒服。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三-08、立身自由活動 動作:身體站立,自由活動,但不用氣,活動全身。 功效:全身都有好處。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二、手部按摩-外丹功附功(按摩功)彙編

圖片
  二、手部按摩,外丹功附功(按摩功)彙編,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述,財團法人張志通紀念文教基金會彙編,2025.11.18 發行。 〈 回到目錄 〉  二、手部按摩 二-01、洗手(手三陽手三陰) 動作:(1)先將兩手手心擦熱,(2)再兩手互洗(手心、手背),(3)再用右(左)手掌搓擦左(右)手胳膊(稱洗手)。 洗手一(不過肘):由手背搓擦到手肘(肘後飛金晶),翻腕再搓手臂內側回到手心、手指。左、右各作3(或6 、9)次。 洗手二(過肘):由手背搓擦過手肘(到肩膀),翻腕再搓手臂內側回到手心、手指。左、右各作3(或6、9)次。 功效:做左邊時,身體左半邊舒暢,做右邊時,身體右半邊舒暢,做完後全身舒服(心包、三焦經)。炁到手胳膊,二臂舒服,可醫治五十肩痛、五臟也舒服。將汗擦入毛細孔內,可以滋潤肌膚、消除疲勞(精神懶散)、散體熱。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外丹功穴道按摩說明》) (編註:有些場地將「搓手心」稱為「搓手」,將「搓擦手背」稱為「揉手」,將「洗手」稱為「手三陽手三陰」,因為從搓手背(手臂外側)往上時走的是手三陽的路徑,翻腕往回搓手臂內側時,走的是手三陰的路徑。) 二-02、合谷穴 動作與功效一:右手大姆指壓左手合谷穴,餘四指握拳墊下,按摩九次,可使大腦舒服。 動作與功效二:左手大姆指壓右手合谷穴,餘理指握拳墊下邊按摩九次,可使小腦、前後胸、背部舒服清爽、癒背部酸痛。 動作三:急救:血壓下降、緊急中風者,腳尖立起、跪著按合谷穴,先左而右,按壓九下後,立刻送院治療。 (資料來源:《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外丹功穴道按摩說明》)  圖2-01:合谷穴。資料來源:改繪自醫砭。合谷穴屬手陽明大腸經,位在手背第1~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此穴功效:疏散風邪,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調經引產。 二-03、壓虎口 動作:壓虎口(不是合谷穴)。 功效:全身筋絡開而舒服。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圖2-02:虎口。資料來源:改繪自醫砭。虎口穴屬經外上肢奇穴,位在手大指與食指掌骨間相連之手掌緣,名為虎口,穴當其處,故名虎口,亦即位於手背部,大指與食指指蹼之間,將手握起,從第一掌骨小頭高點至第二掌骨小頭高點連線之中點處。此穴功效:心痛,肩痛,...

一、頭部按摩-外丹功附功(按摩功)彙編

圖片
一、頭部按摩,外丹功附功(按摩功)彙編,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述,財團法人張志通紀念文教基金會彙編,2025.11.18 發行。 〈 回到目錄 〉  一、頭部按摩 一-01、洗臉 動作:先將手心搓熱,哈一聲(到手心),再用(劃)圓圈旋轉按摩臉孔,額頭、臉頰都洗到,使臉皮發熱後,雙手慢慢放開。 功效:可增強眼力、治青春痘、眼斜嘴歪。洗臉後,臉孔會發熱,尾閭、脚心亦有感覺,臉上發光,由小擴大,臉上有紅光普照,晚上如果熄燈時,臉孔有光,會發光可避(驅)邪氣,如有車禍(災難)發生時,亦可避難。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外丹功穴道按摩說明》) 一-02、梳頭髮(梳髮根) 動作: 梳頭髮一:兩手手心搓熱後,十指張開梳頭髮(手指深入髮內),由前髮際至後髮際,共卅六次。 梳頭髮二:雙手搓熱,用手指、指肚、手心接觸法,由額前往頭頂上梳,往後梳落下過玉枕時,左、右手中指、食指二指同時按壓玉枕一下,順著耳背壓下再從耳後滑下,大拇指由下巴滑出來,滑到下額(天突穴),二手大拇指合併,叫做陰交會。 功效:精神好,可防止中風,可改善頭風、偏頭疼症狀(早晚各梳一O八次),使頭腦清爽、頭髪有光澤、避免掉頭髮。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外丹功穴道按摩說明》) (編註:有些場地將「梳頭髮」稱為「梳髮根」。)  圖1-01:玉枕穴。資料來源:改繪自醫砭。玉枕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位在後頭部後髮際正中直上2.5寸(腦戶)旁開1.5寸凹陷處,與枕外隆凸上緣相平,當天柱直上2.5寸。此穴功效:祛風、明目、清神。  圖1-02:天突穴。資料來源:改繪自醫砭。依中醫資料,天突穴屬任脈,位於頸前正中線,胸骨上窩中央;此穴功效:平喘,利氣。 一-03、按摩天庭 動作:雙手中指按摩天庭(眉毛上面額頭),左為日(陽),右為月(陰)。 功效:煉魂魄,按摩一下,屬平常,第二下,脚趾發熱,第三、四、五、六下後,脚趾、脚心、脚跟都發燙,煉陽蹻脈起,大有幫助。 (資料來源:民國82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編註:有些場地將「按摩天庭」稱為「按摩額頭」。) 一-04、攢竹穴(眉端) 動作:左、右手大拇指頂著下巴,用兩手中指肚按摩眉端攢竹穴九次。 功效:活絡眼睛週圍之血液、預防視力不足、視力減退、近視...

序-外丹功附功(按摩功)彙編

圖片
  序,外丹功附功(按摩功)彙編,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述,財團法人張志通紀念文教基金會彙編,2025.11.18 發行。 〈 回到目錄 〉  序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在公開傳授外丹功之後不久,有鑑於國小學童以及同道們視力不佳,故開始公開傳授眼部授摩。隨著傳功日久,張大師時時教授不同身體各部位的穴道按摩,以及其他附加的功法,故張大師公開傳授的功法包括,漢導引強身功、外丹功,以及附功,而附功的內容包括了按摩功以及其他的額外功法。 有正式出版的外丹功按摩的書籍,主要是《外丹功圖解(教育部版)》中的〈眼部按摩法〉之章節,其他大都是張大師傳功時所口述,而由弟子們所記錄下來的「傳功紀要」。 為了傳承與保留張大師所傳授的外丹功附功(按摩功)之內容,故本書進行了彙總編輯。整個彙編的過程:(1)先收集相關大師所傳授外丹功附功(按摩功)的書籍與傳功紀要的原始資料。(2)將原始資料,依按摩功動作的名稱進行集中彙總,亦即每一個按摩功動作,包括了眾多不同傳功時間,大師所述的原始資料內容。(3)對於每一個按摩功的動作,進行整合成一個整輯後的動作與功效的說明,同時附上相關的穴道圖片與說明,以增進對按摩動作的瞭解。 因此每一個整輯後的附功(按摩功)之內容,原始資料來源都是由張大師所述,是可以被追溯查證的。 由於張大師對於某一些附功(按摩功)的功法,是沒有明確指出該功法的名稱,為便於方便記憶與喊口令,故本編輯小組就依據上下文,自行給定一個較為合適的按摩功名稱。 目前所依據的外丹功附功(按摩功)的原始資料來源,包括: 《外丹功圖解(教育部版)》。 《北區傳功紀要-82.10.16至84.06.03》(簡稱:民國82年至84年北區傳功紀要)。 《世界丹功宗師張志通大師箴言集(一).外丹功穴道按摩說明》。 目前本編輯小組檢視所收集到的「中區傳功紀要」中,並無記載外丹功附功(按摩功)的內容,而且本編輯小組尚未收集到「南區傳功紀要」,或許未來若有收集到新的張大師所傳授之外丹功附功(按摩功)的內容時,便會將本書加以更新。 張大師所傳授可以知道出處的外丹功附功(按摩功)的功法動作,已超過70個,數量驚人。為便於快速的查找,所以將之進行分類: 頭部按摩。 手部按摩。 身軀按摩。 腿部按摩。 調和呼吸。 在現行各場地所實際操煉的外丹功附功(按摩功)的動作,由於受限於時間的限制,故大都採用全部中的...